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线上可填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激情……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参考例文】 生活需要原谅 入冬了,迎着刺骨的寒风走在校园中,抬头仰望明净的碧落天空,我喃喃道:“半年了,你心中的伤好些了吗?” 架空的电线抽拉出那晚记忆,我驻足闭上了眼。 刚迈上最后一步台阶,几个同学便将我拉到了你桌前。我怔住了——何时看你痛哭得如此惨烈?你本该娇嫩的脸上怎么添了那么多泪痕?紧蹙的双眉,浸湿的睫毛,浮肿的双眼,泛红的鼻子,这都是我永远无法难忘的心痛之态。 “你一笑,我就高兴了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不容许别人欺负我的挚友,不容许你笑靥如花的脸有一瞬悲伤。 当我坐在你身边,听你倾诉内心的委屈,心中仿佛淌着浓黑的忧伤。你说:“连一条狗都会有感情!三年!三年了啊!她凭什么骂我贱!她凭什么……”那一刻,我什么也做不了。你内心的伤痛,渐次攻占思维,恨溢满了双眼。那个夜晚的夏风吹拂着你的发梢,日光灯下,悲伤的脸漾开了失望的颜色,那么浓重的黑色,搅浑你的双瞳,化作泪雨流下。 好想跟你说,青春的花开得无声,你在发现它之前,无法得知它的颜色。友谊或许伤害了你,撕毁了你希望的票据;她或许欺骗了你,抹煞了你阳光般的笑容,但是请忘记吧! 你渐渐止住了泪水,愤愤地说了一句:“我一定不会罢手的!”我开始忧伤——娇小的你心中如何能承载如此沉重的恨?光线投影出你棱角分明的轮廓、哀伤而又愤怒的心脏。我看着你红肿的双眸沉默不语,心中却在翻涌着。 你要痛哭的生活?你要无际的哀愁?你要阴霾你心计?那该多惨烈,怎能将青春掩埋在愤怒的废墟中? 学会原谅吧!不愿看见从此以后你脸上永久的阴影,不愿听见嘀嗒嘀嗒你心中滴血的声音。 学会原谅吧!我更喜欢你微笑时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我更希望你呼吸时涌出一股清新的温暖。 学会原谅吧!青春的花儿不该在盛开之时即被焚毁。 你收拾残破的心去了另一所学校,我在这里不时猜想你的神情,是微笑?是蹙眉?是发呆?是平静?愿你遗忘那段悲伤,原谅伤害你的她吧!这些话,你能听到吗? 电线分割了记忆,我睁开了眼,抚摸缕缕阳光,继续信步走在校园中。 【解析】 试题分析:1.选材要谨慎。半命题作文的填空实际上就是选材和构思,因而填时要考虑自己掌握的素材; 2.中心要明确。明确生活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它。友情、爱心、感恩、阳光、雨露、信心、真善美等,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营养品,我们应尽可能从生活中选择一次深刻的体验,写出特色,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写作水平。 3、选材要独特。可以立足自我,从独特的自我生活中选择素材,写真正属于“我”的事;也可以从平时的阅读积累中选择素材,如平时阅读中收集的名人名言,好词好句,逸闻趣事,民间传说等等,在合适的时候都可以转化为新颖的素材;还可以从“时代”中积累独特的素材,站在时代的前列,倾听时代的呼声,听从时代的召唤,描写时代的生活,展示时代的风采。 4、建议采用三段式构思:一段直接入题,引出自己要表达的观点。二段写一个事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感受的,也可以是日常积累的)。三段小结,点明中心,写出需要的理由。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12)

挂在冬雾下的春天    冯辉丽 

①一滴水,携着剔透的梦,穿过暗蓝的夜。

②万籁俱寂中,远山睡熟了,河流睡熟了,屋檐也睡熟了。树,到底是不肯安分寒冬的单调,深夜里,犹然还做着春天的计划,此一处纯白,彼一处嫣红,把一场花事安排得熙熙攘攘。一梦花香里,树终于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清凌凌的笑声,飞出树梢,与恰巧路过的水相撞。树的笑,水的梦,齐齐破碎,弥散成一场雾的缥缈,在夜的空旷中,细细密密铺陈开来。

③这样的铺陈,真让人错愕。满目之间,是接天连壤的白,白得纯净,白得蒙眬,于熹微的晨光中,栖息在每一寸能到达的空间,或浓或淡。浓的,恣意张扬,无拘无束,从天际横亘到枯草匍匐的地面,浩浩荡荡,编缀成一种极致的醇厚,任你如何察看如何分辨,也探究不到它的深处;那淡,似乎也早已领悟了某种天意的暗示,只省略掉浓厚的边缘,仿若是给谁的纤指修剪了的雪花飞絮,稀薄得让你看得见,摸不着,却又分明感到它的清凉和湿润。

④城市,树木,行人,这些司空见惯已不能称为风景的风景,无不因这一场浓淡的铺陈而妩媚和神秘起来。鳞次栉比的大楼,只留下尖尖的顶,浮沉在这一片白色的海洋里。路上的行人,影影绰绰,身前身后,亦是白茫茫的一片。那树,一夜未睡,满身都是水遗落下来的梦的碎片,冷凝成雾凇,开成冬天里的千花万蕊,晶莹剔透。

⑤我找出久违的画笔,试图把这一份缥缈的美丽描摹下来,挂在我的墙上。而当我落笔时,才发现,雾,其实是最难描摹的一幅画。深浅参差,浓皴①轻染,很难把握。着色太多,会失了雾的灵性和蒙眬,而只用一笔淡墨来勾勒的话,又觉得不甘心,因为它原来的饱满与圆润,实在是不能只用一些疏密、虚实的穿插就能表现出来的。

⑥我只好丢了笔,走进雾中。我前进一步,雾,便退后一步,能辨别的,不过是眼前一米左右的事物。

⑦清晨的街道是安静的。几只麻雀飞来跳去,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从一株草茎跳到另一株草茎,啄食着草地上的草籽,或用尖尖的嘴梳理一下蓬乱的羽毛。有风吹过,雾,便轻轻柔柔地落了下来,落在我的头发上,落在我的肩膀上,落在我的睫毛上,像风雪夜归人,眨眼之间,是微微的清凉。

⑧雾气凝成的水滴,掉落在草地上,发出“哒”“哒”的声音。草地,渐渐地湿润和柔软起来,草们,饱吸着露珠,舒展着枯黄的身体,交头接耳,似乎能听见它们欢快的笑声。而从这些枯黄中穿过的时候,我无意中竟发现一丝嫩绿!

⑨我一直沉闷的心,忽然有了莫名的惊喜。我知道,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春,最早都是从草尖上赶来的。尽管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但叶尖上的那一丝绿,已然透露出春的信息。我屏息静气,看着那株泛起生命律动的草,顶珠挂露,汪出一个鲜活的春天。才知道,那一滴水携带的梦里,原本都藏着春的信息,一经散开,便落入了人间。它从草尖上开始,一株一株蔓延,一树一树抽芽,一朵一朵开放。

⑩站在这白茫茫的尽头,忽然觉得,自己原本就是一株小草,经历过漫长寒冬里的蛰伏,被雾的浩荡滋润过,便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与那一树树的新芽,一朵朵的鲜花,一起把整个春天演绎得五彩斑斓,花香满途。

离开的时候,我把那一丝嫩绿铭记在了心里。相信,在我再次遭遇寒冬的时候,无论风有多凛冽,冰有多锋利,我依然能在草尖上找寻到那挂在冬雾下的春天。

[注释]①皴(cû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

1.第③节中,作者描写了浓雾和淡雾,请分别概括它们的特点。(2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那树,一夜未睡,满身都是水遗落下来的梦的碎片,冷凝成雾凇,开成冬天里的千花万蕊,晶莹剔透。

3.第⑧节中作者对冬雾下小草的描写有什么用意?(3分)

4.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和作用。(4分)

相信,在我再次遭遇寒冬的时候,无论风有多凛冽,冰有多锋利,我依然能在草尖上找寻到那挂在冬雾下的春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7分)

①对称,是自然界一种普遍而又奇妙有趣的现象。镶嵌天际的恒星、行星呈球状对称;小巧玲珑的雪花,精巧细腻的蜂巢呈平面对称;大多数花朵呈辐射对称;

有中央叶脉的叶片呈左右对称,人和鸟兽虫鱼的五官、四肢左右无不对称。

②“对称”能给人以整齐、沉静、稳重的美感,但由此也造成变化少、不自由,限制了灵动和飞跃。曹雪芹是古代第一个对“对称”显得不安分的人。如他笔下的芳官,连戴耳环也是一边大一边小的,显得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风韵。事实上,正如古代有位哲学家所说,世界上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的东西。仔细观察有中脉叶子的细微结构,两边叶脉的数量和分布、叶缘缺刻或锯齿的数目和分布都是不同的。绝大多数人的面部发育也不对称,66%的人左耳稍大于右耳,56%的人左眼略大,59%的人右半侧脸较大。人的躯干、四肢也不完全对称,左肩往往较高。75%的人右侧上肢较左侧长。人的两手的掌纹,不但细脉络不同,粗纹也不完全一样。可以说,生物界里的不对称是绝对的,而对称是相对的。实验研究证明,这是由于细胞内原生质的不对称性所引起的。从生物体内蛋白质等物质分子结构可清楚地看到,原生质一般呈不对称的结构形式。研究发现,不对称原生质的新陈代谢,比起左右结构相等的化学物至少要快3倍。由此可见,不对称性对生命的进化有重要意义,自然界的发展,正是一个对称性不断减少的过程。

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这就是瑰丽多姿的自然界。

1.造成生物界不对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2.“人的躯干、四肢也不完全对称,左肩往往较高。”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3.“研究发现,不对称原生质的新陈代谢,比起左右结构相等的化学物至少要快3倍。”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0分)

晏婴者,齐人也,为世人所重。一日,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使者,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又一日,晏子欲逐①高缭。左右谏曰:“高缭之事汝三年,汝未尝与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②之人也,四维③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④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①逐:驱赶,辞退。②仄陋:狭窄浅薄。③维:维系。引申为扶助。

④弼:纠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晏子食:                        (2)使者           

(3)高缭之汝三年:                  (4)寡人之过也:          

2.下面四项中加点字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景公使使者至 / 晏子使    B、言 /四维然后能直

C、是逐之 / 为师矣      D、未尝与爵位而逐 / 市,而忘操

3.翻译下面句子。(2分)

晏婴者,齐人也,为世人所重。译:                                              

4.从上文可以看出晏子具有哪些难能可贵的品质?(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4分)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释】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其形似菊,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它写出了菊花的哪些特点?                                                                      

2.“由来不羡瓦松高”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2分)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B、小说主人公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保尔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D、小说中许多故事都来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读起来更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