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A.盖 原来是                      B.为:被

C.方:                            D.鞭:用鞭子

 

D 【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鞭”是名词用做动词,是鞭打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无锡电视台的编导花了不少心思,几个民生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B.这篇小说的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C. 现在一些黑作坊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裨bì益           鸦鹊无声                 B、锃cèng亮       暝思苦想

C、自诩xǔ           谈笑风生                 D、跻jī         指手划脚

 

查看答案

用楷体书写一句话(2分)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童年好似天空中的繁星,一眨,眨出了一个个神秘的故事;童年又好似海滩边的贝壳,一传,传出了一阵阵动听的歌声;童年还好似一支船桨,一晃,晃出了千千万万个好听的童话。童年更好似一朵洁白的蒲公英,被风一吹,就飘起了一把把小花伞,这些小花伞,就是我们那五彩缤纷的童年……

请先将题目“童年的____”补全,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记叙文,600字左右。

⑵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⑶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⑷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查看答案

阅读《话说重阳》,完成后面的题。(15分)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zhūyú),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1.用简要的语言说出“重阳”得名的由来,并列举出它的几种不同的名称。(4分)

2.风俗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重阳节也不例外,根据上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你还能另外举出个类似例子吗?(4分)

3.重阳登高,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文内容,试从“文化”角度加以简要分析。(3分)

4.你赞不赞成把重阳日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两个名称中你更倾向用哪一个?(都要简要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