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括号中写出下列对联所赞扬的人物。(3分)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 志...

在括号中写出下列对联所赞扬的人物。(3分)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李白 诸葛亮 王维 【解析】 试题分析:杜甫笔下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标题《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赞扬的是李白。由“出师表”可以看出赞扬的是:诸葛亮。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 )里填上表示“看”的成语,不重复。(3分)

①李克强总理(       ),为我们描绘了改革的最新蓝图。

②我们要走出去看世界,坐在家里只能是(         )。

③孔子望着人们(        )的泗水绿波,发表了一番宏论。

 

查看答案

一音多字,填字成词。(4分)

jiān     )熬     )巨     )程    )灭

shū   (   )发     )畅     )荣    )菜

 

查看答案

作文(40分)

木兰替父从军的勇敢决定,使她成为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鲁迅弃医从文的明智决定,使他成为一位国人敬仰的文坛巨匠;邓稼轩毅然回国的果断决定,使他成为一位人民称颂的“两弹”元勋……人的一生需要做出许多决定,但无论怎样的决定,对我们都是一种考验,我们也一定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请以“我的一次        决定”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补全题目,横线上可以填入“明智”“大胆”“正确”“遗憾”等词语。

②要自由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5分)

不一样的爱

①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

②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在河滩上,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

③几个农民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农民一路恶声威胁,要给这帮小偷灌粪!这让我极度恐惧。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垂头丧气,任凭农民愤怒宣判。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④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农民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利的认错声,非常刺耳。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

⑤我父母给了农民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所以,索赔是巨额的,农民是用西瓜结子再生西瓜的方法计算损失的。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

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开始我还无地自容,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

⑦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农民对小孩的严厉惩罚。我父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心灵解放。

⑧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也是难免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

⑨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太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教训他们。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

1.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2分)

        → 绝望自卑→          → 渐渐释然

2.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3.文章结尾句说“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你是如何理解此句中“笑脸”一词的?(4分)

4.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把本文与《背影》和《我的母亲》作一番比较,我们会发现,三个家庭给予孩子的既有共同点――爱,又有区别。除了爱,三篇文章中的“我”各自从亲人那里学到了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6分)

《不一样的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 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3分)

好戴高帽

喜人面谀俗称“好戴高帽”。有京官将赴任之巴陵者,往辞其师。师诫之曰:“地方官为之不易也,慎之。” 其人曰:学生已备高帽一百,诣尊长,遇同仁辄遍送之,不吝也。当不使有所龃龉师怒曰:吾辈素以正直立身,岂可谀人如此!其人曰:天下恶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耶?师颔其首曰:诚哉,斯言!”其人还,自语曰:吾备高帽一百,未赠已损一顶。

【注释】①谀:奉承。②龃龉(jǔ 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③颔首:点头。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喜人谀(        )        以正直立身(          )

尊长 (         )        ④师之曰  (          )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有京官将赴任巴陵者”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习辞者也        B是吾剑所从坠        C楚王闻       D

2.用“/”划分句子朗读停顿。(一处)(1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天下恶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耶?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4.联系上下文,你认为京官说“未赠已损一顶”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披露了人性的什么弱点?(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