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
父爱不矮小
马迎辉
①第一次发现自己个子矮,是在她十二岁那年。
②“六一”节前夕,学校照例要举办一场联欢会。选节目那天,她哭着回了家。老师把她在几个女孩子之间换来换去了一阵之后,无奈又失望地摇摇头。比同班的女孩子矮了半头的她站在舞蹈队伍里显得极不协调,伙伴们都已长成亭亭的天鹅,而她依然是只瘦弱的小鸟。
③她哭着问妈妈,为什么别人都长高了,就她不长。妈妈没意识到落选的事对女儿的伤害,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你要是随了妈就好了,谁让你随了你爸呢。”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从那天起,她才注意到父亲竟是如此矮小,也是从那天起,她在心里怨上了父亲。
④那个不愉快的儿童节过后不久,她的小学时代结束了。曾经向往的中学生活并没有想像的愉快。在这所小镇唯一的中学里,她和父亲经常被别人一同提起,因为父亲是这所学校的语文老师。有时,她正在操场上和同学快乐地打球,身边走过的老师或同学会说,她长得真像她父亲。这时,快乐会瞬间飞远。语文课上,她的作文被老师夸奖,同学们的羡慕和赞许会让她充满欢喜。下课后,老师夸:“这丫头好文采,随你父亲。”最后这一句,让她心里的欢喜打了折扣。她挺挺娇小的身体委屈着,为什么我要像父亲?
⑤忍不住去问母亲:“父亲那么矮,你为什么要嫁他?”母亲生气地说:“怎么可以这样说父亲!你父亲就是个子矮了点,可他是咱镇上有名的文化人,随和善良,大伙儿都敬重他。”父亲并不恼,笑着说:“我又买肉了,咱多给丫头吃肉,就能长高。”她已学习了一些生理健康知识,知道遗传的作用,对父亲的怨还结在心里。
⑥蔷薇花开了落,落了开。她亦花一样地长得清纯,小巧的个子更显得玲珑娇小。她考进城里的大学,除却离家的新鲜,她还有个小小的快乐,耳边不再有人说她像父亲。一日,她被同学从操场上叫回宿舍,是父亲来了,他似乎并未察觉她的不快,笑着递给她两大包饼干,还有两本她喜爱的文学书。临走又回头说:“丫头,记着吃饼干啊,每天都要吃。”她望着父亲矮小的背影怨着:“哪里没有卖饼干的?不要再给我送了。”
⑦假期回家。一进门父亲就问:“丫头,饼干吃完了吗?”说着又抱出两袋子一样的饼干。“您就不知道换个牌子呀?干吗让我天天吃这个?” 母亲望望父亲说:“丫头,你爸听朋友说有种赖氨酸饼干,孩子吃了能长高个。他就跑到城里四处找,这不,好容易才买到,立刻就给你送去了。”她的心里倏地疼了一下。以后的日子里,她吃着父亲送来的饼干,打着球,似乎真的长高了一些,婷婷地,像一株春日里的翠竹。
⑧又是蔷薇花满院飘香的季节,她带回一个高大俊朗的男孩。忙忙碌碌的父亲在男孩的身边显得更加矮小,可父亲脸上的欢喜就像阳光下的蔷薇花,笑盈盈地开满了小小的院子。
⑨黄昏,她送男孩出门。男孩很认真地望着她说:“你爸真好。他对我说,我把女儿交给你,以后你们如果吵架了,你可以怨她懒,可以说她娇气,但是,你永远都不许嫌她矮。”
⑩瞬间,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莹莹的泪光中她回望,缤纷绚烂的蔷薇花旁,父亲的身影被一抹夕阳拉得修长……
1.文中她对父亲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完成这一过程的归纳。①小学时,→②中学时期,→③大学时期,→④送别男友,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3分)
2.第③段中画线句写道“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这一细节,请用恰当的语言概括父亲此刻的心理。(2分)
3.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语句中两个“似乎”的特定含义。(2分)
⑴他似乎并未察觉她的不快,笑着递给她两大包饼干,还有两本她喜爱的文学书。
⑵她吃着父亲送来的饼干,打着球,似乎真的长高了一些,婷婷地,像一株春日里的翠竹。
4.文中多次出现蔷薇花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5.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父爱不矮小”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便要还家 (2)处处志之
(3)遂缘小溪 (4)不类城府
2.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各划一处。(2分)
(1)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2)桑 畦 麦 陇 高 下 联 络。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4.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回答问题。
(1)分点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3分)
(2)语段(甲)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3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5分)
野 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弯曲的地方。
1. 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汉字英雄》是“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手打造的中国国内首档大型网台联动的文化综艺类节目。节目集综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将文化和娱乐相融合,集合全国各地识字最多的青少年倾情参与,为青少年打造了一个展示自己掌握汉字水平和个性的机会和舞台。
材料二:一档形式单纯、简朴的“冷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近日出乎意料地黏住了广大电视观众,热了起来。据统计,节目播出后的同时段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上更是登顶话题热门榜,点击突破18万,百度搜索高达42万。
该节目最初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崭露头角,后因受欢迎而增设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上的黄金时段播出。比赛引发的“提笔忘字”、“国人书写能力普遍退化”等有关汉字之忧的讨论,也频繁见诸互联网和各大报端。节目让广大观众在电视荧屏前领略了中华汉字之美,唤醒了国人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对汉字具有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用大众传媒的方式予以了再度开掘,值得充分肯定和期许。
材料三:北京市教委昨天公布《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意见稿指出,从2016年起,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至180分,文、理科综合分值由300分增至320分。英语考试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考试分值也由150分降低到100分。
1.给材料二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2.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3.对电视荧屏上出现的“汉语热”现象,有人认为,有一种文化倾向在抬头,即企图要求今天的学生,把美好的青春用于死背硬记那些僵尸般的文字。“我没有听见谁为学生们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满耳朵灌输的是一套就是在八股时代也少之又少的酸腐腔调。”针对上述观点,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说说你的理由。(3分)
专题及名著阅读(7分)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挑花始盛开。“这首诗与出了—种不同于平常的物候现象,是什么?(2分)
(2)试写出一句有关气象物候的谚语:(1分)
(3)填空(4分)
① 《格列佛游记》作者是( ),主人公是( )。
②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 )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 )(国名),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③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⑤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个梦想。
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⑤⑥④①③② B.⑤①⑦⑥④② C.①③②⑤④⑥ D.③②⑤①④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