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合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B.邻居张大伯经常故意说一些骇人听闻的话,使不知底细的人信以为真。

C.语文课上,他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D.我们班上的王刚模仿赵本山的表演真是栩栩如生,让大家不时地捧腹大笑。

 

A 【解析】 试题分析:B中“骇人听闻”程度过重,不合语境;C中“夸夸其谈”贬义词,不合语境;D中“栩栩如生”一般指文学作品,这里应用“惟妙惟肖”。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出字形有错的一项(    )(3分)

A.心旷神怡    闲情逸致     闻丝不动      危言耸听

B.轻飞曼舞    不可救药     鸡毛蒜皮      相提并论

C.走投无路    谈笑风生     小心翼翼      潜移默化

D.一视同仁    油然而生     陈词滥调      眼花缭乱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益(bì)   广(mào) 地(mù)    摇摇欲(zhuì)

B.沉(dìng) (yú)  (miǎo)  栖(qī)    

C.溅(bèng) 然(zhòu)  取(xié)  势不可(dāng)

D.祸(zhào) 样(mó)    (lòu)  然(cù)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东隅已逝,                               王勃《滕王阁序》

(2)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3)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4)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5)沾衣欲湿杏花雨,                         志南和尚《绝句》

(6)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7)               ,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 霜月》

(8)为者常成,                               《晏子春秋》

(9)谁道人生无再少?                                       

苏轼《浣溪沙》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一个孩子,因为有了期盼,就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生活的更加温馨;一只丑小鸭,因为有了期盼,就蜕变成一只白天鹅,绽放出生命的美丽;一场春雨,因为有了期盼,就化作春的使者,满怀深情地祝福儿童……

请以“因为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不得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5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实是/欲界之仙都

B、蝉/则千转不穷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水/皆缥碧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猛浪若                    (2)、窥谷忘          

(3)、实欲界之仙都              (4)、晓雾将           

3.甲文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统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2分)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5.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的“                即可看出。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