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17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文言文阅读:(17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乙】鲁昭公弃国走齐,齐公问焉,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①?奚②道至于此乎?”昭公对曰:“吾少之时,人多爱我者,吾体不能亲;人多谏我者,吾志不能用;好则内无拂③而外无辅,辅拂无一人,谄谀我者甚众。譬之犹秋蓬也,孤其根而美枝叶,秋风一至,根且拔矣。”景公辩④其言,以语晏子,曰:“使是人反其国,岂不为古之贤君乎?”晏子对曰:“不然。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溺者不问坠,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⑤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蚤:通“早”。 ②奚:为什么。③拂:同“弼”,辅助。④辩:分辨。⑤遽:就,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盗(                          (2)寡人反取焉(         

(3)鲁昭公弃国齐(                (4)以晏子(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1)其实味不同                 (2)孤其根而美枝叶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4分)

(1)齐人固善盗乎?

(2)使是人反其国,岂不为古之贤君乎?

4.内容探究:(5分)

(1)【甲】文中晏子是如何巧妙地反驳楚王的?(3分)

(2)有人认为鲁昭公敢于悔过是值得人们同情的,也有人认为鲁昭公的行为不值得同情。那么你对鲁昭公的行为是如何看待的呢?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2分)

 

1.(1)犯罪(2)辱(3)逃亡(4)告诉,对……说 2.(1)其实味/不同 (2)孤其根/而美枝叶 3.(1)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2)假如让这个人返回他的国家,他难道不会成为像古代圣贤那样的国君吗? 4.(1)晏子巧妙用橘子生于淮南和淮北的两种不同情况进行类比,来说明齐国人在齐国不偷盗,而到了楚国就学会偷盗,是楚国的水土让老百姓善于偷盗,从而有力地反驳了楚王的羞辱。 (2)可以同情,也可以不同情,但都要言之成理。同情他主要从他能够敢于悔过,分析自己的错误方面作答;不同情他主要从他应该早就采纳贤臣的建议,而不是事后后悔作答。 5.机智、善辩、清廉、简朴。(意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比如“坐”这个词,在这里是”犯罪。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学生的断句能力,一定按内容和结构来进行划分。有时可以注意一些起断句作用的虚词,如:“盖”“夫”等一般用在句首,“而”“则”“于”等一般用在句中,“矣”“耳”等一般用在句末。如:孤其根/而美枝叶。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从近五年中考本类试题的形式上看,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歌鉴赏:(6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分)

2.本诗让我们看到一个                      的诗人,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尾联中诗人的形象描绘出来。(4分)

 

查看答案

名著题:(4分)

1.《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是怎样钓到宝葫芦的?(2分)

2.“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           》。含蓄地批判了      

                      的不合理。(2分)

 

查看答案

《长城》专题。(5分)

学习完“长城”专题后,在你的再三恳求下,爸爸决定带你去游览长城。登上雄伟的长城,爸爸看到的是一块块城砖,而你看到的则是一首首诗,是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是一篇篇不朽的赞歌。请你为爸爸做一次导游,吟诵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述一个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你的带动下,爸爸兴致大发,决心在城墙上刻字留念。你应该怎么劝说他呢?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山冈                                         ;欣赏是一汪甘泉,浇灌枯竭的希望。

 

查看答案

名句填空:(8分)

(1)木受绳则直,                         

(2)                            ,霜叶红于二月花。

(3)                            ,夜泊秦淮近酒家。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5)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6)《过零丁洋》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