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C 为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数百名志愿者走上街头,指手画脚劝导交通倡行文明。

D.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节,泛舟在美不胜收的扬州古运河上,那真是惬意无比啊!

 

D 【解析】 试题分析:A: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不能修饰小说情节。B:沧海桑田:比喻自然界变化很大或世事多变,人生无常。不符合语境。C: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含贬义。 考点:理解常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今夏“电荒”提前到来,预计电力缺口至少将达到3000万-4000万千瓦以上。

B.由于马航飞机的失联事件,使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政治危机都不被人关注了。

C.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D.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查看答案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秋水像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说的就是这份明澈。

B.扬州五亭桥的光辉成就,是源自合乎科学原理的精妙设计?还是巧妙绝伦的施工技术?

C.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D.新字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 “法兰西”,“阿尔萨斯”。

 

查看答案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yē)     迤( wēi )   罚(chéng)    (tiè)

B. (zhuó   强(jué    (zhǐ)      然(cù)

C. 地(mù)     勃(péng)   (qiāo)     (nǎo)

D 祷(qí)     ­(mēng)     怒(wēn)      跄(liàng)

 

查看答案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不一定鲜花满地,也许会有学业上的困惑,生活中的失意,情感上的烦恼……它们就像横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坎,需要我们去跨越。请以“迈过那道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600字以上;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荒漠中的苇》一文,完成后面问题。(共16分)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是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的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低气压的太息,是伴着芦苇啜泣的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1.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较多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2.第(4)段中“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这句话中“荡漾”好在哪里?(2分)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5)段划线的句子。(3分)

4.作者写苇,显然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3分)

5.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文中的“苇”给你带来的启发(要求80字以内)。(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