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从小生活在一个音乐家庭里,他的父亲老莫扎特是国家剧院乐队...

①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从小生活在一个音乐家庭里,他的父亲老莫扎特是国家剧院乐队的首席作曲家和指挥师,非常受人敬重。

②在父亲的熏陶下,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也日益成熟,经常为学校的一些活动创作曲谱,深得师生们喜爱,然而他所做的这些在老莫扎特看来完全不值一提。所以尽管莫扎特经常请求父亲向国家剧院推荐自己的作品,但父亲每次都这样拒绝他:“你还很小,你的创作能力只适合在你们那所小学里发挥,根本不能走进国家剧院!”

③父亲是国家剧院的作曲家和指挥师,按说莫扎特的作品有的是机会进入国家剧院,可是父亲却偏偏不答应。莫扎特伤心极了,他非常希望能有另外一个机会帮自己实现愿望。

④在莫扎特12岁的时候,国家剧院的院长请求老莫扎特为他的女儿创作一首小步舞曲,因为他的女儿要在国家剧院开个人演奏会。老莫扎特当然不会拒绝,他花了三天的时间写好曲子后,就让莫扎特送到院长家。当时莫扎特正在创作自己的乐谱,接过父亲递过来的乐谱后就连忙跑出了家门,希望能快去快回接着自己的创作。

⑤【甲】那天刮着大风,当莫扎特走到一座小桥上的时候,风力突然增大,就在这一瞬间,像是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突然把莫扎特手中的乐谱夺走了,乐谱被卷到天上翻了几个跟斗,然后就落进了河中。如果就这样回去,免不了要挨父亲的一顿责骂,莫扎特坐在桥上害怕得哭了起来。哭着哭着,他突然灵机一动:自己一直希望能有机会让自己的作品进入国家剧院,现在不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

⑥【乙】想到这里,莫扎特飞快地跑到附近的一个教堂里,他向牧师借了笔和纸,在教堂里续写起了在家已经写了一半的曲谱,结果没用三个小时就写完了全稿。随后他又细细地检查了一遍,确定满意后,这才告别了牧师向院长家跑去,并把这份曲子以父亲的名义交给了院长。院长太熟悉老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了,当这首曲子出现在院长面前时,因为和以前的风格有很大的出入,顿时觉得耳目一新,非常开心,他立刻让女儿把这首曲子用小提琴练习。

⑦在演奏会的前一天,院长特意带着女儿来拜谢,他握着老莫扎特的手高兴地说:“非常感谢,你这首舞曲实在是写得太妙了!”说完,便让女儿把那首小步舞曲演奏给老莫扎特听。

⑧老莫扎特听着听着,心里狐疑开了,这根本不是自己写的曲子啊!当院长确定这是莫扎特送过来的乐谱时,老莫扎特严肃地看着儿子,莫扎特只能说出实话。听了莫扎特的话,院长和他的女儿都惊讶得连连点头称赞,老莫扎特则欣慰地拍拍儿子的头说:“我终于相信你是一个有才华的孩子了,但是你的勇敢比你的才华更可贵!”

⑨经此一次,莫扎特在奥地利乐坛上声名鹊起,为他日后的音乐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自《读书文摘·经典》)

1.梳理主要情节,在下面括号处填上合适的四字短语。(2分)

拒绝推荐→(            )→乐谱入河→(            )→院长感谢→父亲称赞

2.仔细阅读划线句【甲】,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

3.仔细研读划线句【乙】,简述其主要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与表达作用。(2分)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1.拒绝推荐→(替父送曲)→乐谱入河→(自编乐曲)→院长感谢→父亲称赞 2.比喻、拟人(1分)写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为后文莫扎特自编乐曲做铺垫,突出了莫扎特勇于抓住机会。(1分) 3.动作描写(1分)表现了莫扎特勇敢、认真以及出众的音乐才华。(1分) 4.我们要鼓起勇气去抓住机会,不能让机会白白溜走。 【解析】 1.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变换概括出另两个情节,依照所示情节的表述方式概括,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点明修辞方法,说明其突出了环境的什么特点,具体说明环境描写对下文的铺垫关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根据句子判断是哪一种方法,从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方面来概括其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文中的中心事件,从人物表现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据此结合现实从要抓住机会展现自己这个方面谈感想。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A突然想起,一次他要从B手里拿走一个烧熟了的玉米,对她说:“你把玉米给我,过几天,我带你进城去玩。” B就把玉米给了他。还没等把玉米啃掉一半,就忘记了自己的诺言。

A的脸一下子红了……

A带着B来到城墙下时, A又开始发烧了。他觉得浑身发冷,四肢无力。但他坚持着拉着B的手,他要带着B沿着台阶登到城墙顶上,但B走不动了。他让B坐在了台阶上,然后脱掉了B脚上的鞋。他看到B的脚板底打了两个豆粒大的血泡。他轻轻地揉了揉她的脚说:“我背你上去。” B不肯。但A硬把B拉到了背上。他吃力地背起B,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不一会,冷汗就大滴大滴地从他额上滚了下来。B挣扎着要下来,但A紧紧地搂着她的腿不让她下来……

1.选段节选自__________(作者)的《草房子》。文中的人物“A 是______。“B”是_______。(3分)

2.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人物A”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②,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③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④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①比:副词,连续地。②伯乐:春秋时期人,善于相马。③顾:回头看。④还:通“环”,围绕。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人知之_____       (2)而顾之__   

(3)比三旦立________  (4)臣有骏马卖之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请献一朝之贾”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是吾剑所从坠      B. 何不试以足    C.故时有物外      D. 愿子还而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查看答案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从文章中找出概括语段的中心句。(2分)

2.如何理解划线句“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2分)

 

查看答案

诗句默写(8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3)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4)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

(5)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_______,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7)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A.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提高知识、增长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B.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C.通过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明白了读好书能增添智慧的道理。

D.能否获得阅读的无穷乐趣,取决于你愿意花时间探索文学之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