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4分) 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 游宇明 ①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

(4分)

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

游宇明

①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你已经掌握的世界,比如你现在从事的职业、你目前所处的地位、你当下的亲人朋友……心中的世界是你未曾掌握却时刻梦想获得的世界,比如你希望从事的事业、你渴望获取的财富、你渴盼争得的荣誉、你企望得到的人际关系……这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容纳了你所有的心血和汗水。

②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它可以让你呼吸、给你温情。但人永远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人有一点与动物不同,那就是,若是为梦想活着的。没有梦想,人就没有朝气,就不会想方设法开发生命的种种潜能,就可能终生碌碌无为。心中的世界就像一座我们从来没有走近去的山,里面藏满了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就像一条我们从来不曾趟过的河,里面充满着迷人的波涛。手中的世界只是我们走向心中的世界的一个基地,却不是我们停步的理由。

③我们想走向心中的世界,需要带几个伴侣上路。

④第一个伴侣是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某个辉煌、抵达某种高度的心理素质。人先要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一个过于自卑的人很难实现生命的辉煌。

⑤世界总是多角度的,生活中有阳光、云霞,也会有风雨、泥泞。抵达过心中的世界的人,在只有手中的世界的时候,无不遭逢过靠山山崩、靠水水流的日子。鲁迅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够高了吧,可他在民国教育部做公务员时,曾因支持学生运动,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开除过;写《哈利·波特》的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现在够出名了吧,但她曾经离婚之后又碰上失业,最穷窘的时候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这两个人后来之所以能够走向美丽的心中的世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忍耐力这个好伴侣。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与一般人的区别在于:面对失败,一般人会想,我这人太笨,注定干不成这个事,干脆算了吧;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则认为,我这么聪明,眼前这点困难算什么,换个方向再试几次,我就不信突破不了。结果,他们真的取得了成功。

⑥我们还应该极力地培育自己的才华。人固然要有梦想,然而,如果你缺少抵达梦想的起码的才华,梦想再多也是废纸。

⑦自信、忍耐力与才华的关系,好比一条河的奔流,自信、忍耐力提供的是河床,才华是实现河流流动的势能——没有河床,河流自然流得不那么痛快;没有势能,河流根本就流不起来。

⑧没有一个人不想踏平手中的世界的围栏,拥抱花红柳绿的心中的世界,但生活无时不在告诉我们:心中的世界不是高蹈于云端的极乐福地,它其实是一个人在手中的世界里不断出发、抵达的结果。

1.本文鲜明地提出了“人永远拥有两个世界”这一观点,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这两个世界?(2分)

2.下列两句名言,哪个更适合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为什么?(2分)

(1)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2)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1.人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1分)更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1分)。 2.第(1)句更适合作为道理论据(1分)。因为培根的话强调的是自信的重要性,更能证明第④段的观点(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第一段提出观点之后,第二段有“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它可以让你呼吸、给你温情。但人永远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的语句,提取出来或概括均可。审题后要根据题干的提示,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确定题目的答案范围。然后,在范围内,从前向后寻找中切题的语句。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一定要用原文语句作答。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论据与论点之间必须有契合点,这样论据才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与第四段分论点“自信”有关才可。读两个句子可知,第一个强调了“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体现了自信。第二个句子则更多的强调了人的本性的是自私的,世间所能完全信任和依靠的人只有自己,与第四段的观点无关。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4分)

爱恨交加说臭氧

①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反而是个祸害。

②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③这些臭氧是从哪里来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层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④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①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

⑤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目前,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臭氧层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注〕①ppm:百万分之一

1.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2.根据文意,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比喻意义。(2分)

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

保护伞”比喻:                             

②“毒药”比喻:                               

 

查看答案

(4分)

题齐安城楼

杜牧(唐)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2分)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这首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2分)

 

查看答案

(12分)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闻者咸叹    (2)不绵纩     (3)孝绪之必至颠覆  (4)亲而不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

 

查看答案

赛跑定案

有老姥①遇劫于路,唱贼②。路人为逐禽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③见而笑日:“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④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贼遂服。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选自唐·房玄龄《晋书》)

【注释】:①老姥(mǔ):老妇人  ②唱贼:呼喊捉强盗。古代“贼”:强盗。③融:苻融,晋朝人。④凤阳门:当地的一座城门。⑤正色:神情严肃。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路人为逐之:战胜   B. 俱送之:于是,就    

C. 可二人并:跑       D. 盖因贼若走:善于,擅长 

2.对于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那个老妇是谁,于是把她和路人都送回家了。

B. 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那个路人是谁,于是把他们都送走了。

C. 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谁是真的(强盗),于是人们就把他们都押送到官府。

D. 这时天色已经昏黑,不知道谁是真的(强盗),于是人们就把老妇先送回家。

3.对于这则短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苻融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理性判断力,找出了真正的强盗,智慧过人。

B.苻融为了查明真相,让强盗和路人赛跑,跑得快的那个就是真正的强盗。

C.真正的强盗面对大白于天下的真相无力狡辩,只能低头认罪。

D.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机智冷静,善于观察,就很有可能解决问题。

 

查看答案

早作

裘万顷(宋)

井梧①飞叶送秋声,篱菊缄②香待晚晴。

斗③柄横斜河④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释】①井梧:井边的梧桐树。②缄:包藏。③斗:北斗星。 ④河:银河。

1.诗中“井梧飞叶”与“            ”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诗句“______________”点明了文题中的“早”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2分)

2.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请结合第句做分析。(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