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空难“见证人”——黑匣子(4分) ①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

空难“见证人”——黑匣子(4分)

①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了,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它可以给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组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

②实际上,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带,使事故调查员在飞机失事后很快找到它。

③媒体很喜欢用“黑匣子”这个名称,但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通常把黑匣子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④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舱声录音器记录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包括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黑匣子记录的飞行数据、驾驶舱的各种声音能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

⑤黑匣子是由澳大利亚人戴维·沃伦博士发明的。戴维·沃伦博士的父亲死于1934年的巴斯海峡飞机失事,当时戴维只有9岁。20世纪50年代初,沃伦博士萌生了一个念头:制作一个能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室对话的装置,用于帮助分析人士了解飞机失事原因。他为墨尔本航空研究中心写了一篇名为《帮助飞机失事调查的设备》的备忘录,并于1956年发明了名为“ARL飞行记忆装置”的飞行记录仪。直到5年后,他的发明才得到广泛关注,该设备最终在英国和美国投产。

⑥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共发射30天,然后会因电池电量耗尽而停止发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给搜寻带来巨大困难。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⑦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包含记忆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研究人员尝试在1100摄氏度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所以黑匣子实际上是无法毁灭的。但黑匣子的功能并不像你的手机那样强大。马航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当前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1.文章第⑤段讲述戴维·沃伦博士的故事,有何作用?(2分)

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通常”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1.(2分)讲述戴维·沃伦博士发明黑匣子的故事,用举例子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黑匣子发明的原因;同时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吸引读者兴趣。 2.(2分)“通常”一词,起限制作用,说明大多数情况下,黑匣子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但不排除特别情况,在特别情况下,黑匣子可能也用其他材料包裹。“通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1.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这里用举例子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黑匣子发明的原因;同时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吸引读者兴趣。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答题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发潭州 ( 杜 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解析】
贾傅,指贾谊,因才高而为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褚公,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

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1.诗的颔联很有特色,试从修辞或写作手法的角度加以分析。(3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查看答案

(12分)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②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轍③。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④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 对曰:“牝而黄⑤。”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⑥。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⑦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⑧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 子姓:子孙,这里指儿子。② 形容:形状,形貌。③ 绝尘:蹄不沾尘。弭(mǐ)轍(zhé):没有足迹。弭,止、息。④ 纆(mò):以挑东西的绳索代“挑”。⑤ 牝(pìn)而黄:黄色的母马。牝,雌性的鸟、兽。⑥ 牡(mú)而骊(lí):黑色的公马。牡,雄性的鸟、兽。骊,纯黑色的马。⑦ 色:纯色。物:杂色。⑧ 天机:天赋的悟性。

1.下列语句中的“”与”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祭以尉首                  B.扶苏以数谏故  

C.杀之以应陈涉              D.固以怪之矣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伯乐因自己的儿子们才能低下,不会相好马,更不会相千里马,于是向秦穆公举荐一个担柴挑菜的朋友叫九方皋,说这个人相马的本领比自己强千万倍还不止。   

  B. 伯乐认为好马可以从它的形貌和筋骨去观察。但要找天下的(千里)马,却好像没有标准可说,或没法捉摸的。

  C.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D.了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既赞扬了九方皋的相马本领,又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3.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 与共                 ②三月而报曰            

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               ④其所不视             

4.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②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飞岛国,岛上的总督精通魔法,能随意召唤鬼魂,格列佛因此会见了古代的许多名人,结果发现史书上的记载很多不符合史实,甚至是非颠倒。 

B.《格列佛游记》 以牙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一共由四部分组成。先后游历了大人国、小人国、飞岛国、慧骃国。

C.小人国利立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讽刺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政治和各个统治阶级集团之间的矛盾。

D.慧骃国国王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人类,他理智贤明、勤劳勇敢、仁慈友爱、公正诚信。

 

查看答案

最能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的一项是:           (            )

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有份的节约意识与行为。这种内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节约意识与行为之所以更重要,是因为它更普遍、更持久、更有效。政府的政策与行为只能收一时之功,只有当节约内化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这个节约型社会就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了。

温、良、恭、俭、让,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在今天,实行市场经济在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的财富的同时,“节约”这个民族的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美德与作风渐渐被淡薄了,甚至完全被遗弃了。奢侈、攀比之风盛行,一些人甚至将消费与节约对立起来,以致将消费行为完全变成了浪费行为。今天,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对政府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更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期待。

A、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有份的节约意识与行为。

B、当节约内化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节约型社会就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了。

C、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D、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对政府工作的要求,也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期待。

 

查看答案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帛曰:“陈胜”,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A.书:字条       B.王:为王       C.得:发现        D.固:本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