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5分)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

(5分)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孟于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得到的实情。谚语 “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成钢”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都说明以上道理。

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 论语》 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最理解他的是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章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选自杨绛《 走到人生边上》 ,有删改)

1.文章开篇讲“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的用意是什么?( 2 分)

2.第② 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引出了论证的观点“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强调人修身的必要性. ( 2 分) 2.论证(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只有吃苦受累,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议论文特殊语句和语段的作用的答题方法: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文段的分论点来分析作用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4分)

数不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丰富的基因,它们赖以生存的森林、草地、海洋等生态系统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生物多样性。在潮湿阴暗的热带雨林中、在漆黑冰冷的海洋深处,有多少生命徘徊在人类的视野之外!科学家曾在19棵热带雨林的树上发现1200种硬壳虫,其中近1000种人类从未研究过。就连南美洲的淡水鱼,有半数的鱼种人类还不清楚。在地球上一千万种生物中,被我们命名的只有140万种。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一下被称作“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经考察,在一公顷热带雨林中,平均可以发现300种乔木。而在温带一公顷的森林中,却只能找到10种乔木。热带雨林中一颗乔木上能发现43种蚂蚁,相当于英伦三岛全部的蚂蚁种类。热带森林的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却生长着全世界物种的50%-90%,也就是说,全球多半物种生存在7%的土地上。

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上文画线句中加点的“近”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2分)

 

查看答案

(4分)

                          渡湘江

                         [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分)

2.诗歌三、四句以人的“南窜”和水的“北流”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查看答案

(12分)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要求自己)。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①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声,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估客也。客以红氍毹②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节选自《明史·王绂传》)

[注释]①楮(chǔ):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这里指纸。    ②氍毹(qú shū):地毯。

1.选出与例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以友故与之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王绂博学多才,不仅擅长作诗,还爱好看书,所以特别被当时的人称赞。

B、王绂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时,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在长廊的粉壁上借着酒兴尽情地挥洒。

C、沐晟向王绂求画,过了几年都没有得到,最后沐晟又写信来索求,王绂才给他作画。

D、选文中写了王绂的三件事,表现了他不慕权贵,不贪财物,清高耿直。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有之者           ②明访其人赠之      

③同列之日           ④我画直黔公不可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绂日:“我非不闻之,是必与我索画耳。”(2分)                             

(2)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2分)                             

 

查看答案

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寂寞不是病态心理,而是人心路历程的标志。我国有许多有名的诗篇,都得力于作者当时心境的淡泊寂寞,如众人熟知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一言以蔽之,当心灵发生寂寞感的时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如果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你的天赋才华会因寂寞的冶炼而升华一个境界。

A.作家只有在寂寞时才能写出优美的诗歌。

B.要表现你的天赋必须能够忍受寂寞。

C.寂寞的坏处大于好处。  

D.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它就不是坏事。

 

查看答案

对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格列佛的君子之风博得了利立浦特王国皇帝和朝臣们的欢心,当地人也不太害怕他对他们会有什么危险,在听和说王国的语言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B、在小人国里,格列佛看到这里的党派之争是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的;在慧骃国,格列佛发现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 ”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C、主人公格列佛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鲁滨逊,但与鲁滨逊不同的是,格列佛每漂流到一个地方,必然去认识那里社会种种形式的政治生活

D、《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写实的情节描写了格列佛游历大人国、小人国、飞鸟国、慧骃国的故事,揭露批判了当时美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