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机勃勃的春,樱花漫山遍野,桃花...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机勃勃的春,樱花漫山遍野,桃花千亩成海,然而再美的花儿也会化作点点落红。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落红无数,他们曾经美丽,却最终枯萎;他们零落成泥,却滋润他人;他们无私奉献,却忘记了自己。他们奉献的可能是青春、是美丽、是关心和爱护,更甚者是生命,他们成就的却是他人。回顾你的生命历程,谁会是你心中的落红?

请以“心中的落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中不得出现校名及自己的姓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ⅹⅹⅹ”代替。

②不少于600字。

 

参考例文 心中的落红 我依然记得,她说那年的雪下得特别大,雪花悠悠的飘下,像是鹅毛。那一刹那,我和她的目光相遇,这是我和她的初见。不知哪位诗人说过“人生若只有初见,那该多好”,想来,这句意味惆怅的话是不适合我和她的,她的好怕是我到今天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好,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用心去感受。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我出生了,没有亲朋的欢笑,没有多余的祝福,响彻雪夜的,只有我无尽的哭声,第一个睁眼看到的,便是她,她的目光如火,柔软了我,从那天起,虽然没有其他亲人,但我总有她的陪伴。柔软的时光如无形的丝绒般,从我指间流过,从我发迹流过,从她脸上的皱纹处流过,我长大了,她变老了。青春的气息充满着我,同样,青春期的躁狂也伴随着我,很久以后,我常常在想,多少次我忽略了她关心的目光和欲言又止?多少次我的举动让那个她伤心?我想,只有她发迹间数不清的发知道。那年夏天的蝉鸣真是令人恼火和烦躁,我到今天也记得。 自从那时我开始放松自己,并与坏学生打交道,吵闹声就伴着你我。你或斥责或引导的话语无处不在,它们像网一样网住了我,将我们隔离,时光和沉默将这裂缝扩大,我害怕这裂缝,我想,我跨不过去了。“啪”厨房里传来摔碎的声音,我赶快跑过去,惊呆了,她无力地摔倒在地,腥红的血和她苍白的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的心颤抖了,好像要失去她了。医院中,她毫无生机地躺在那里,白色,到处是白色!她被白色淹没了。我开始痛恨这种颜色,轻轻走过去,看着她,她的脸色苍白并且布满了皱纹,此刻,眉头依旧微戚,使劲抚也抚不平,是为了我吗?让她伤心吗?我想不透。 当我被泪水浸湿时,她在身旁安慰;当我受伤痛苦时,她在身旁照料;当我在书桌旁奋笔疾书时,回头,是她关切的目光。惊醒,原来,她一直在守候着我,原来,我一直走在她的目光中,妈妈,现在换我,我会用一辈子来守候你! 【解析】 试题分析:“心中的落红”是一篇命题作文,审题时,要审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写出来,才能给人以借鉴与启迪。这里的“落红”是一种比喻的修辞,作文时,应理解其“喻意”,一件事、一个人、一处景、一个物,这都或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收获。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6分)

电视报道了一则成都一女人虐待殴打母亲而遭到周围群众强烈谴责的新闻。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居然说:“来拍嘛,拍近点,这下我就出名了,比李宇春都还要出名。”

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的困惑请对此发表评论。要求:(1)要有明确的观点;(2)要作简要的论证;(3)字数100—120字。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⑥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⑦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⑩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查看答案

(14分)

                     拾叶者言

                           李国文

⑴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

⑵这种树,又名公孙树,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期很慢,也很长,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那一辈,才能结果。结的果子,叫做白果,因其外壳薄白而名,果肉色绿而糯,微苦,颇有不同一般的滋味。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⑶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在所有的树木中,独有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

⑷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⑸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⑹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

⑺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然出来。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景。

⑻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

⑼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

⑽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树高约几十米,树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

⑾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因为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⑿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

⒀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绿碧绿的蓝天。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

⒁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

1..结合语境,品味文章第二自然段加点词的表达作用。(3分)                                                                  

2.仔细阅读文中第(10)自然段划线句,说说该句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色。(3分)

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                                                                    

3.文章既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5分)                                                                     

4.文题为“拾叶者言”,作者从拾叶中收获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回答(3分)                                                                          

 

查看答案

(5分)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孟于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得到的实情。谚语 “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成钢”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都说明以上道理。

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 论语》 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最理解他的是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章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选自杨绛《 走到人生边上》 ,有删改)

1.文章开篇讲“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的用意是什么?( 2 分)

2.第② 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查看答案

(4分)

数不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丰富的基因,它们赖以生存的森林、草地、海洋等生态系统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生物多样性。在潮湿阴暗的热带雨林中、在漆黑冰冷的海洋深处,有多少生命徘徊在人类的视野之外!科学家曾在19棵热带雨林的树上发现1200种硬壳虫,其中近1000种人类从未研究过。就连南美洲的淡水鱼,有半数的鱼种人类还不清楚。在地球上一千万种生物中,被我们命名的只有140万种。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一下被称作“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经考察,在一公顷热带雨林中,平均可以发现300种乔木。而在温带一公顷的森林中,却只能找到10种乔木。热带雨林中一颗乔木上能发现43种蚂蚁,相当于英伦三岛全部的蚂蚁种类。热带森林的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却生长着全世界物种的50%-90%,也就是说,全球多半物种生存在7%的土地上。

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上文画线句中加点的“近”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