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山丹油菜花》一文。(18 分) ①六七月份的山丹草原是最美的了,它的美来自...

阅读《山丹油菜花》一文。(18 分)

六七月份的山丹草原是最美的了,它的美来自于一望无际的油菜花。

②汽车在草原上奔驰,从窗口望出去,大块大块明亮的黄色就映入了我的眼帘,那景色就像是刚学画的孩童,用稚嫩的画笔在绿色的大地上东一块、西一块画出来似的。第一次见到这么繁茂的油菜花,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景色,一种异样的兴奋从心底油然而生。

③车一直在山丹草原的腹地行驶,路两旁簇拥的全是开得正旺盛的油菜花,黄灿灿、金亮亮,宛如一块黄色的海洋,车子仿佛是一只小船,漂浮在这黄色的海洋中,向远处奔去,而远处也是一片接一片的黄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尽头。打开车窗探头望去,一大块一大块不染一丝杂色的黄,整齐细腻、明朗热烈,黄得耀眼、黄得灼人,不避不让,直让你看个够、看个真。一阵阵清风掠过,花丛攒动,暗香扑鼻,一时间,我又觉得车子没有走,而是有千万只黄色的蝴蝶翩翩飞来,当眼睛还没有捕捉到它们的时候,便飞过去了。可当你心生一丝埋怨和遗憾的时候,那更艳丽的一群又迎面飞来,让你目不暇接。就这样一片接着一片,一群追着一群,在面前飞来、飘过。

④极目向目的地蔫支山望去,草木绿意正浓,娇嫩中透出勃勃生气,这绿意越往高处越淡,逐渐地与碧蓝碧蓝的天空融在一起,大片大片的黄花就被牢牢地镶嵌在山谷中,而黄花似乎并不屈服于外面绿色的束缚,这儿突出一块那儿突出一块,不断地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和自由。这情景犹如两条绿色的飘带,中间裹着一条黄花的飘带,随着起伏的山脉缠绕着、飘舞着。三条飘带从远处一直汇聚到我的眼睛里,我牵动着它们,它们也一同牵动着我,牵着我的眼,牵着我的心,一直牵向远方。

⑤我猜想着更远的地方,最终是无尽的绿色,还是无尽的黄色,抑或还是黄和绿的交融呢?正猜想着,心中有了一份伤感涌了上来,过不了多久,这大片大片的黄色就褪下去了,只剩下单调的浓重的绿色了,眼前这幅美丽的图画也不复存在了。可转念一想,明年这个时节,这可爱的黄色不是还会依然到来,依然盛开吗?即使那时我不能看到,那来这里的人不也会看到吗?即使来这里的人也错过了时节,那生活在这里的人不是还会看到吗?即使生活在这里的人对此并不在意,总还会有别的人在欣赏它们,发现它们吧。假使这些都不可能,那么这美好的景色不是也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了吗

⑥偶尔点缀在青山绿树丛中的粉红山丹花,虽没有黄花热烈浓重,却也给这幅瑰丽的画卷增添了一抹抹不同的颜色,使它更加生动了。倒是松松散散、断断续续地洒落在黄花和绿树中粉墙红瓦的农舍,显得怡然自得,它们的色彩,它们的风姿与整幅画面和谐一致,浑然天成。看到农舍,我一下子想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创造了这幅画卷,构成了这幅画卷,也欣赏着这幅画卷。我想像着他们自由自在的生命和自然而然的生活,再想一想城市生活给人带来的那种无尽的郁闷和莫名的烦恼,我真想生长出一双翅膀,飞到那粉墙红瓦之中,变成它们中的一员,永远地生活在这幅美丽怡人的画卷中。

⑦山丹的油菜花,带给我以热情、以希望、以信心、以自由的遐想。

1.作者在欣赏山丹草原“一望无际的油菜花”过程中,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每空限填两字)(3分)

             — 埋怨(遗憾)—               —              

2. 妙点揣摩。(6分)

(1)品味第③段“车子仿佛是一只小船,漂浮在这黄色的海洋中”句中“漂浮”一词的妙处。(2分)

(2)文章第⑥自然段为什么要写“山丹花”和“农舍”?(4分)

3.将第⑤段画线内容与下面语段比较阅读,说出它们在修辞上的相同点和内容上的侧重点。(4分)

【链接】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茅盾《白杨礼赞》)               

4.文中有很多词语用得很精妙。你的家乡要举办一次“菜花节”,请从下面词语或短语中任选你喜爱的四个,并运用它们写一段话,生动形象宣传你家乡油菜花开放的情景。(不少于90字)(5分)

【备选词语】花丛攒动;暗香扑鼻;黄灿灿、金亮亮;热烈浓重;目不暇接;大块大块明亮的黄色

 

1.兴奋 — 埋怨(遗憾)— 伤感 — 留恋(陶醉、憧憬、向往)(每空1分) 2.(1)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车子行进时被油菜花簇拥的动感(1分),衬托油菜花开放旺盛、面积广,表达作者的陶醉之情(1分)。(意对即可)(2)写“山丹花”,衬托整片的黄色油菜花,表现这幅瑰丽的画卷更加生动(1分);写“农舍”,衬托出整幅画面和谐一致,浑然天成(1分),引出下文对创造这幅美丽画卷的人们的赞美(2分)。 (意对即可) 3.修辞上的相同点:都运用了反问(1分)和排比(1分)的修辞手法。 内容上的侧重点:《山丹油菜花》侧重抒发作者对油菜花喜爱和留恋之情;(1分)《白杨礼赞》片段侧重赞美像白杨树一样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1分) 4.略(四个词语的准确运用2分,生动形象2分,语言流畅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根据作者的叙述,按照示例在其中找到描写心理活动表达情感的文字,从中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第一题,点明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表现事物(车子)的状态、景物的特点(油菜花)和作者的心情来赏析句子描写的妙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第二题,从衬托“油菜花”这种写法上来理解作者的描写,并具体说明这些描写为作者下文要表达的作铺垫。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较两文即可作答。了解链接材料的写作背景,从而理解作者的表达的情感,从这个方面分析两文的不同。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要提及家乡的名称。描写景物,可运用修辞手法从色彩、形态、气味等方面来描写,描写个体事物的形态,同时表现景物的整体景象,点面结合。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12分)

①古时候,有个富人要出远门。出发前,他叫来三个仆人,分别给了他们500两白银,让他们自行支配。富人走后,其中两个人用这些钱进行投资经营,第三个人却把白银保存起来。后来,富人成了皇帝。他找来三个仆人,询问500两白银的支配情况。第一个仆人在原有基础上又挣了500两白银。皇帝说:“做得好!你已证明了自己的才能,我任命你为知府。”第二个人也使其财富增加200两,于是被任命为知县。而第三个仆人,当他把那原有的500两白银呈现给皇帝时,皇帝将他赶了出去。

②这个故事必将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只有努力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

③我们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没有足够的机遇,让生活得到改善”。确实,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收获多少,但可以决定自己去付出多少。到底是满足自己目前所拥有的现状,还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它生长、翻倍,也同样取决于你自己。

④争取机遇过程的本身就是对风险的挑战。当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情时,通常都不知道结果怎样,我们一些人在工作中怕犯错误,尽量避免自己作决定,更愿意服从命令,导致工作缺乏创意,失去了机遇。没有冒险就没有机遇,在当今社会,大的突破往往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史蒂芬·莱因史密斯博士是研究领导学的前沿专家,他认为:“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任何一项工程都需要汇集集体智慧和创造力,共同去发现答案的。”商业上的成功通常不是墨守成规,而是靠集体智慧的创新来实现的,这就需要一个能“找出答案”的团队。

⑤“利乐包”是一个生产牛奶、果汁等液体包装盒的大公司,其2010年的收益接近100亿欧元。1943年,当一个年轻的瑞典科学家看着妻子把肉灌入肠衣的时候,不禁这样想:“是否可以发明一个系统,将所有液体用纸盒包装起来?”他是一个有增值“500两白银”点子的科学家,但他不是投资商。他的同伴——化学家沃伦伯格、工程师哲朗德、销售经理托鲁德,在长期的反复试验与失败后将这个点子转化成了适应市场的产品。有了好点子,再有一批去做、去行动的人,“利乐包”终于在全球取得成功。

⑥很多人认为,成功需要天赋,更需要有好的机遇。其实不然,许多人的机遇是经过努力奋斗而获得。梅兰芳挑战自我,练就了流动如水的双眼,终成著名京剧大师;袁隆平敢于创新,培育了饱满如珠的水稻,终成“杂交水稻之父”;                                 

⑦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应该抓住人生的每一个出发点,把握住每时每刻,创造一个充实的自我,怀着火热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悦走过漫漫人生路,尽情地拥抱生活,从而寻找生命的乐趣和意义。                                                          

1.请找出本文表达的中心论点。(2分)

2.选文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请在选文第⑥段结尾画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3分)

4.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 (16分)

勾践宴群臣,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东海之神会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见夔出,鳖延颈而笑。夔②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⑤,而走范蠡⑥,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  

【注】①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②夔:kuí,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③跷跃:用一只脚跳跃。④跂:踮起脚尖。⑤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⑥范蠡:越国大夫,功臣,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1.解释下列词语。(4分)

则久已矣(     暮冥冥(     介鳞之     而忧尔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__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                               

(3)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__                              

3.说话要讲究语言技巧。文中大夫子余怎样运用语言使越王勾践默然的?(2分)

4.韩愈曾讽刺过假伯乐一类的人,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请依据选文和历史知识加以辩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虞美人①》词。(8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一般认为,《虞美人》是词人入宋做俘虏的第二年(977)或第三年(978)正月所写。

1.这首词是          (朝代)时词人          (人名)所作。(2分)

2.词的上阕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和“          ”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词人写这些意象的作用是

                                                            (3分)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历来为人所称颂,试作简要赏析。我们所学该词人的“                   ”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赏析:                                                       (3分)

 

查看答案

阅读经典名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1)右图是名著              改编的同名电影剧照,仔细观察后,简要说说画面所展示的情节                           。(20字以内)

满分5 manfen5.com

(2)作者写妇女怎样和俗人、文盲联合起来反对取消日常的语言,是用          的手法讽刺、批评英国的               政策,(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4分)

(1)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2分)

(2)各写一个与物候有关的成语及谚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