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远方的山是美丽的,远方的海也是美丽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远方的山是美丽的,远方的海也是美丽的。

幻想的翅膀让我们总觉得斑斓的远方,才是最精彩的去处。

然而又有谁知道,自己脚下那一小块驻足之地,才是最稳实可靠的地方啊!它能磨砺你的思想,敏锐你的目光,坚定你起步的脚板,充实你背负的行囊……

请以“我从脚下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可以写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和明白的道理;

(2)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4)不少于600字。

 

【参考例文】 我从脚下出发 在我们的童年时代,我们对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期待和憧憬,有许多美好的愿望,但长大以后很少有人真正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不然就通过自己的父母来满足自己,而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愿望。我们仍有着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冲动,但几乎没有人能坚持下去,大多数的人早早的就放弃了,这在无形中便又增加了可怕的惰性。 我们从小就听过揠苗助长的故事。宋国有个农夫,他希望自己的禾苗张快些,就天天去田里看,他总觉得禾苗没有张,心里很焦急。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去,将禾苗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高兴地告诉家人禾苗长了一大截,他的儿子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边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有惰性,应该循序渐进,就像实现自己的理想一样,不要急于求成,便依赖父母的帮助,或是坚持了一会儿便放弃,这样只能使我们与梦想的距离愈来愈远。 我们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的走,不能一步登天,也不能半途而废,从自己的脚下出发。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追求理想的迢迢征途中,不可能有一条坦平的大道等着你去走。迎接你的,是充满着荆棘的荒野。路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这些荆棘不知道吓退了多少理想的探险者。有些人只看到自己理想中的光辉亮丽,便企图依赖他人的帮助,等到‘‘实现’’理想时,只会摔得很惨。 从脚下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去寻找自己最初的理想。 从脚下出发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有目标,但是要实现梦想,实现目标,并不是靠空想而是靠行动,靠踏踏实实的行动。 别看那些艺人、成功人士在世人面前是多么让人羡慕,可谁知道他们未成名、未成功时的艰苦呢?要实现目标,并不是你随口一说,就能实现,我们必须从脚下出发! “万丈高楼平地起”,再美、再高的楼房也是需要从根基开始修建,不可能从半空中修筑起高楼。再者说,如果是根基不稳,万丈高楼又怎能屹立不倒呢? 就拿树来说吧。有棵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加固自己的根上,而其它的树都竭尽全力地往上长着,顾不上加固根,因为对它们来说,高大美丽是更为重要的。因此,其它的树都对这棵树进行嘲讽。但这棵树依然不为所动,继续加固自己的根。突然有一天,刮起了一阵狂风,林子里的所有树都因为根部不牢固而被大风吹倒了,只有加固根的那棵树安然无恙。这时,其它的树终于明白,在遭遇困难时,能让我们支撑下去的不是我们华丽的外表、迷人的形象,而是我们的根。所以要想屹立不倒,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行的。 老子曾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足以说明要行之更远,达到目标,必须从脚下出发,实实在在,一步一步地向目标迈进。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基础是很重要的。 既然基础很重要,那么如何来提高呢?可能很多人都下过围棋,有些人成天想着如何发现一些出奇的招数和谋略来取胜,但这些人往往是失败的最多的,因为一个好的棋手并不是靠什么技巧,也不是靠什么所谓的谋略,一个棋道高手最大的技巧莫过于在对手之前先发现自己的破绽,最大的谋略就是避免自己的失误! 人生如棋,只有那些善于发现自己失误的人,才会及时克服自己的失误,不给对手留下丝毫的破绽。而那些不能及时发现自己不足的人,他们的失误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破绽,也给对手一次次进攻的机会,于是他们被对手打败了。 生活中我们绝大部分人总是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不屑于对基础的稳固,偏执于对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的追求。任何高深的学问,都需要从脚下出发;任何宏伟的工程,也需从脚下出发;任何重大的功业,也同样需从脚下出发! 【解析】 试题分析:思路点拨:写这篇作文,首先要进行比较全面的审题。“我”,表示要写与自己有关的体验;“出发”,要考虑到“出发”的目的,它可以是一种生活理想,也可以是学习目标等;“从脚下”一词比较抽象,涉及生活的磨炼,为达到目标付出的努力与坚持等。当然,思考时不能光看题目,还要从材料入手分析。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莫言的短篇小说《大风》,完成后面的题。(18分)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在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 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3分)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2)品味“我们进了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2分):

3.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4分)

(1)“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腰。

(2)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3)“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4.文中画线段描写了大风降临前的情形,请简要赏析。(3分)

5.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0分)

人的精神境界和追求看似玄虚,实则大都有具体指向。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大千世界五光十色,而人生百年极其短暂,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有时舍得放弃,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199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崔琦,在有些人眼里简直是“怪人”远离政治,从不抛头露面,整日浸泡在书本和实验室内,甚至在诺贝尔奖桂冠加顶的当天,他还如常地到实验室工作。更令人不敢置信的是,在美国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崔琦居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电脑盲”。他研究的仪器设计、图表制作,靠他一笔一划完成。而一旦要发电子邮件,也都请秘书代劳。他的理论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我没有时间赶上!

放弃是一种睿智。放弃一些对你而言并不必需的“精彩”,选定人生必需的“目标”,持之以恒,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④然而,贪婪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有时候死死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放,反而给自己带压力、痛苦、焦虑和不安。往往什么都不愿放弃的人,结果却什么也没有得到。正如柳宗元《哀溺文》的永之善游者,就因为舍不得放弃腰千钱,结果白白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放弃其实是为了得到,知其不可而弃之,知其可为而为之。如果在放弃之后,烦乱的思绪梳理得分明起,模糊的目标变得更加清晰,摇摆的心变得坚定起,那么放弃又有什么不好呢?

1.本文的心论点是                                                   (2分)

2.文章开头引用老子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3.文章②-④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阐述。(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一文,回答后面的题。(10分)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1.“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3分)

2.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4分)

3.本文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义田记》,完成第后面的题。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②负郭:靠近城郭。负,背倚。③常稔[rěn ]之田:常熟之田,良田。稔,庄稼成熟。④缣[jiān ]:细密之绢。⑤千:一千钱为一贯。⑥斛[hú ]:古代量器,以十斗为一斛。⑦沛然:充裕的样子。⑧屏:指罢官或离职。⑨参大政:指导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⑩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平生施与  (           )           (            )

有志于是矣(           )       参大政(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①既而西帅    ②及            B.①其所入      衾拥覆

C.①终其志      ②择其善者从之    D.①此大较也    ②常蹲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身。

3.翻译句子。(4分)

(1)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 本文是钱公辅为范仲淹立的碑,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分)

 

查看答案

阅读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完成后面三道题。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的品质。(3分)

2.“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