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幸福其实很简单,可能就是因为太简单了,就总是忽略到看不见……”,有人说人生是一...

“幸福其实很简单,可能就是因为太简单了,就总是忽略到看不见……”,有人说人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圆,我们在无形的区域内寻找着幸福,幸福兴许只是些许我们未曾在意的东西,或许就是一句轻轻的问候,一个凝望的眼神,一件寻常的衣服,一杯淡淡的开水……当我们走完整个圆时,当我看清所有的路时,却发现我们放下了,忽略了太多太多幸福,只要我们用心体味,那种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幸福其实很简单,而又太容易忽视……

请以“幸福其实很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地名和人名;

(3)不少于600字。

 

参考例文 幸福其实很简单 在每个人来说,幸福都是不同含义的。对于猫来说,每餐都有鱼的影子,便是可谓的幸福;对于一位饥饿已久的乞丐,三餐温饱,便是幸福;对于一个缺乏母爱的小孩来说,妈妈的怀抱就是幸福的来源……像我,总是觉得自己很不幸,才忽视了慢慢靠近的幸福,把它拒之门外。 幸福,就像一束阳光照进你那黑暗的心灵;就像一场春雨滋润你那干涸的心田。幸福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奉献。只有奉献给别人爱,才会从别人身上得到爱,那便是来之不易的珍宝——幸福。 幸福不是用物质才能衡量,用物质换取的幸福,就不叫“真正的幸福”,而是虚假、稍纵即逝的幸福,廉价到不行。而真正的幸福是不需要物质的,而是靠行动。 幸福可以是你摔倒时,朋友的一声关心;也可以是你伤心时,爸妈的一丝安慰。幸福无处不在,它在我们生活里,也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心里住着一个叫幸福的东西。只要我们善于观察身边的人,不要把身边的人的关心当成别有用心的话,那么我们就会离幸福越来越近…… 幸福是来之不易的,很多人一辈子都找不到属于自己那份单纯的幸福,当然也有许多人找到了自己的那份幸福。但是,感情会受伤,幸福会受损。想要幸福不单单是要有心,还要有信。爱怀疑别人的人最终得不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而那些往往单纯而笨笨的人却能得到幸福。因为他们单纯善良,但是他们却不容易发现幸福…… 幸福就是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宽容…… 其实,幸福是很简单的,不是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命题作文。从生活中简单的找到“幸福的含义”,就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间。从生活实际中选择几个恰当的事例来表现幸福即可。语言优美,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合理使用。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孙友田的《剪不断的思念》一文,完成后面文题。(19分)

母亲去世了。终日陪伴她的那把剪刀,静静地躺在针线筐里,成了母亲的遗物,成了母亲一生勤劳的象征,给子女留下悠悠思念。 

母亲是位普通的妇女。她用那把普通的剪刀,剪裁一家人的衣帽鞋袜。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逢夜深人静时,总有一阵阵剪刀的“嚓嚓”声催我入梦。她为全家剪碎了多少长夜和寒暑,直到剪断了她与尘世之缘。 

剪断了她与尘世之缘,却剪不断亲人对她的思念。 

母亲有一双巧手,不仅针线活乡里闻名,剪纸花的手艺也很精湛。不管是姑娘的花鞋和娃娃的帽花,她一看就会剪。剪刀在她手里像条水中的鱼,穿梭在流逝的时光中。左邻右舍的大闺女、小媳妇喊着“亲嫂子”、喊着“好婶子”央求她剪花样子。记得小时候,常看她端着针线筐儿坐在门口剪纸花。针线筐里放着一本少角没边的线装书,书里夹着她剪的花鸟虫鱼,一朵朵、一只只,无不鲜活可爱。一天,街上来个吹糖人的,挑着一小锅冒着热气的糖稀,引得孩子们围上去买糖人。我不知母亲无钱,竟哭闹着也要买。母亲无奈,只好喊道:“吹糖人的,给俺孩子吹一个,俺用花样子跟你换。这不,都夹在这书本里,随你挑。”那吹糖人的果真过来挑了一副“喜鹊闹梅”,给我吹了一个“老鼠上灯台”。 

弟弟出生后,母亲的那把剪刀增加了一种功能:为我们哥儿俩剪头发。记得有一次,我已上小学一年级,弟弟还没有上学。当时在外面剃头挑子剪一次头发要花两毛钱,按当时的物价,能买四只肉包子。看到我们俩头发长了,母亲就和我们商量:“这四毛钱给你们,每人两毛。叫我剪呢,省下钱来能买四只肉包子吃,不叫我剪呢,到外面剪去。就没有肉包子吃。”我还没有拿定注意,弟弟却马上决定吃肉包子。只见他手里拿着两毛钱,脖子里围着一条白毛巾,老实地坐在母亲怀里,等待开剪。母亲拿起剪刀,在弟弟头上小心翼翼地剪起来,尽管她剪纸技术精湛,但毕竟不是理发师,另外剪纸和剪发是两码事。实在难为母亲了。她精益求精不断进行修改,完工之后,弟弟的头还是变成了一只“花菜瓜”。我在一旁忍不住笑,弟弟却满不在乎,他连镜子都不照一下,扯下毛巾,一溜小跑去买肉包子去了。 

我没有享受那一次特殊的母爱,至今后悔不已。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离别尚有团圆日,永诀再无相逢时。母亲去世,母爱已成史诗。再也看不见她的音容笑貌,再也听不到那“嚓嚓”的剪刀声…… 

在母亲节那天夜里,我梦见那把剪刀已成为母亲的墓碑。

1.文章以“剪不断的思念”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2.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母亲生前的哪些往事?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4分)

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1)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段的作用。(2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的妙处。(2分)

(3)说说第段中“特殊的母爱”指的是什么。(2分)

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母亲是个怎样的人。(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5分)

从“雾都” 到“霾都”

在中国有一座城市以雾而著称,就是“雾都”重庆。

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不过气象部门的统计分析表明,近年来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灰霾天气倒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而词典对“霾”的解释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能见度小于10公里。而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

据气象部分研究人员所说,重庆由于二战时期的军工开发和以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降低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郑州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乌鲁木齐被戏称为“西部雾都”“‘雾’鲁木齐”……曾经有媒体报道“北京盛夏季节30大雾弥漫”,我们已经知道雾是低温下饱和气块的标志,夏季30的高温条件下,水汽很难达到饱和程度,出现的肯定是霾。

霾会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1%。

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的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发生改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                                   (选自《读者》2014年第3期,有改动)

1.从文中看,雾和霾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不少于两点)4分)

2.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3.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4分)

霾会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

(1)“主要”一词能否删去?结合句子内容说明理由。(2分)

(2)“蹿红”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2分)

4.作者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15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4分)

(1)蝉则千不穷:             (2)互相轩邈           

(3)横柯蔽                 (4)势竞上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三个四字短语是:                                    。(3分)

4.【甲】【乙】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丰乐亭游春(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明媚,生机勃勃的特点?(3分)

2.“鸟歌花舞太守醉”中的“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8分)

碎片阅读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更有约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刘稳说?:“上大学后开始接触新媒体,主要有手机报浏览新闻或直接浏览网页,以及看电子书。这种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操作也容易,更利于随身携带,见缝插针地阅读。”

                                     (中国新闻网2013年6月7日)

材料二::“微博体”走马灯般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你来或者不来”就堂而皇之成了“见与不见体”。每一个“体”都很短命——存活时间三天至一周不等,它的生命取决于下一个“体”到来的频率。“甚至有学生感叹:都不知道140字以上的东西怎么写了。”上海中学语文教师李莹莹对此表示担忧。

                               (屈一平《要屏幕阅读,还是图书阅读》)

材料三:前不久,一个《我用1000条微博的时间来读一本书》的帖子,引起了网民的热议和大量转载。文中提到:“作家要写成一本书,不同于写一篇博客,写一次报道,他动用的是他全部的人生经历,从构思到写作,花上几年,每一个句子都有过推敲,每一个观点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再静静等待从流行到成为经典。”

1.请结合材料概述什么是“碎片阅读”。(3

2.“碎片阅读”可能会对人有什么不良影响?请结合材料概括。(3分)

3.根据材料说说“经典”有哪些特点。(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