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4分)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 ...

名著阅读(4分)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以上文段节选自名著《            》,作者是         。(2分)

保尔因                    而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战胜了自己,最后创作出一部中篇小说《                   》,这让保尔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2分)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分) 奥斯特洛夫斯基(1分) ② 疾病缠身,失去了战斗能力 (1分) 《暴风雨所诞生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这里学生了解奥斯特洛夫斯基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8分)

五岭逶迤腾细浪,                      

                  ,恨别鸟惊心。

僵卧孤村不自哀,                     

人生自古谁无死,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请根据拼音或汉字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2分)

文学的欣赏需要慢慢咀  ),细细品味。如同缓缓登山,不能有半点的焦zhuó(  )心态,当你迎着sàsà(  )秋风,一览众山之时,将是满眼的  )红和满怀的喜悦。

汉字

 

 

 

注音

 

 

 

 

查看答案

作文(共50分)

20.请以“为你点赞”为题作文。

要求:

①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满架蔷薇一院香》。(共16分)

满架蔷薇一院香

丁立梅

①迷恋蔷薇,是从迷恋它的名字开始的。

②乡野里多花,从春到秋,烂漫地开。很多是没有名的,乡人们统称它们为野花。蔷薇却不同,它有很好听的名字,祖母叫它野蔷薇。野蔷薇呀,祖母瞟一眼花,语调轻轻柔柔。臂弯处挎着的篮子里,有青草绿意荡漾。

③野蔷薇一丛一丛,长在沟渠旁。花细白,极香,香里,又溢着甜。是蜂蜜的味道。茎却多刺,是不可侵犯的尖锐。人从它旁边过,极易被它的刺划伤肌肤。我却顾不得这些,常忍了被刺伤的痛,攀了花枝带回家,放到喝水的杯里养着。

④一屋的香铺开来,款款地。人在屋子里走,一呼一吸间,都缠绕了花香。年少的时光,就这样被浸得香香的。成年后,我偶在一行文字里,看到这样一句:“吸进的是鲜花,吐出的是芬芳。”心念一转,原来,一呼一吸是这么的好,活着是这么的好,我不由得想起遥远的野蔷薇,想念它们长在沟渠旁的模样。

⑤后来我读《红楼梦》,最不能忘一个片段,是一个叫龄官的丫头,于五月的蔷薇花架下,一遍一遍用金簪在地上划“蔷”字。在那里,爱情是一簇蔷薇花开,却藏了刺。但有谁会介意那些刺呢?血痕里,有向往的天长地久。想来世间的爱情,大抵都要如此披荆斩棘,甜蜜的花,是诱惑人心的猸。为了它,可以没有日月轮转,可以没有天地万物。就像那个龄官,雨淋透了纱衣也不自知。

⑥对龄官,我始终怀了怜惜。女孩过分的痴,一般难成善果。这是尘世的无情。然又有它的好,它是枝头一朵蔷薇,在风里兀自妖娆。滚滚红尘里,能有这般爱的执著,是幸运,它让人的心,在静夜里,会暖一下,再暖一下。

⑦唐人高骈有首写蔷薇的诗,我极喜欢。“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天热起来了,风吹帘动,一切昏昏欲睡,却有满架的蔷薇,独自欢笑。眉眼里,流转着无限风情。哪里经得起风吹啊?轻轻一流转,散开,是香。再轻轻一流转,散开,还是香。一院的香。

⑧我居住的小城,蔷薇花多。是午后时分,路上行人稀少,且都是懒懒的。蔷薇从一堵墙内探出身子来,柔软的枝条上,缀满一朵一朵细小的花,花粉红,细皮嫩肉的样子。此时此刻,花开着,太阳好着,人安康着,心里有安然的满足。

⑨美丽的女友,远在黑龙江,她喜欢画画,她画的画极漂亮。她在画里画蔷薇,却说,可惜,只见过照片上的蔷薇。

⑩忍不住笑。竟有这样的喜欢,不曾谋面却念念于心。我对她说,等我有空了,我会掐一朵蔷薇给你寄过去。

1.作者为什么迷恋蔷薇?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4分)           

2.品味下面两句话,按要求答题。(5分)

(1)下面句中加点的“铺”字好在哪里?(2分)

一屋的香铺开来,款款地。           

(2)赏析句子。(3分)

蔷薇从一堵墙内探出身子来,柔软的枝条上,缀满一朵一朵细小的花,花粉红,细皮嫩肉的样子。           

3.第⑦段引用高骈的诗有什么作用?(3分)           

4.选择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两项(4分)           )(     

A.这篇文章引用了一句诗作为标题,显得新颖别致而又具有文学色彩。

B.文章的⑤⑥两段,插叙了龄官的故事,写出了龄官对爱情的执着,也体现了作者对龄官的深深地怜惜。

C.野蔷薇生长在“沟渠旁”,一根花枝就能放到“喝水的杯子里养着”,体现了野蔷薇生命力的顽强。

D.“茎却多刺,是不可侵犯的尖锐。人从它旁边过,极易被它的刺划伤肌肤。”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蔷薇“多刺”的不满,表达出作者深深的遗憾之情。

E.文章文笔清新自然、语言优美,作者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美,常见的蔷薇身上被作者赋予了孤高、执着的精神,这也正是蔷薇能深深打动人心的地方。

 

查看答案

阅读《曾国藩的“微博”》。(共11分)

曾国藩的“微博”

①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三十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②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自责,做深刻反省。更关键的是,曾国藩写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虽然那时没有互联网,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布到网上,与粉丝们互动,但曾国藩有他的办法,他把日记抄录数份,然后在朋友圈子里传阅,朋友们会在后边加批注,谈自己的感想,或批评,或鼓励,就像现在粉丝们的跟帖一样。

③比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记后批语道:“我辈既如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愿共勉之。”曾国藩看到后的反应是,“为之悚然汗出”,然后感叹说,不如此“安得此药石之言”。还有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骆秉章对他很冷淡,他的弟弟曾国华评论说:“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这让他如醍醐灌顶,想起自己素来自负,对这位前辈加上级汇报工作或说话总是不容置疑,于是一下子警醒过来。

④日记通常都是非常私密的东西,通常都会严加保密,不让外人知晓,可曾国藩为什么如此开放呢?

⑤原来他在日记中虽然能够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斗私字一闪念,但自己的缺点、错误或是陋习改正起来却非常困难,总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例如,他曾在日记中立誓“夜不出门”,但还是经常“仆仆于道”。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京城刮起大风,他仍然“无事出门”,回来深切自责:A“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十二月十六日,菜市口要杀人,别人邀他去看热闹,他“欣然乐从”。

⑥内修效果不理想使曾国藩认识到,光靠自我反思、自我监督是不行的。于是他把日记公开,让众多的眼睛看着自己,并且通过亲人朋友的“跟帖”、点评,点醒和提示自己,形成强大的外在监督力量。用他的话说就是:B“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完全靠自己监督自己,往往靠不住,人都是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才能做出真正的改变。

⑦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但却成为“内圣外王”式的人物,成为清朝的“中兴之臣”,与他注重自我修养,使自己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而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这种类似“微博”的日记,并公之于亲人朋友,成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⑧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即使你自制力再强,也有被自己打败的时候。所以真正强大的人,不是向外显现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断从外界汲取力量。这,正是曾国藩最聪明的地方

1.曾国藩开放自己日记的聪明之处表现在哪里?  (2分)          

2.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写“微博”为什么能使曾国藩提高自我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 (3分)           

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阅读全文,联系课文内容并结合下面的两则材料,说说你得到了什么感悟?(3分)

材料一: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唐朝繁荣昌盛。他经常以古为镜,对比自身,反省自己下过的命令哪些更利于唐朝发展。清代康熙皇帝多次出巡,私访民间,回去之后通过路上所见,反省自己,废除一些不利于民的法令,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

材料二:鲁迅有一天上学迟到了,十分难过,决意以后早上学。他在自己的桌子上面刻了一个“早”字。这个“早”字刻得方方正正,每一笔都是刻得深深的。由于有了“警钟”,鲁迅以后一直没有迟到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