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往事依依》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17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

阅读《往事依依》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17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课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于漪《往事依依》)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3分)

            )刻           慨(     

2.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2分)

3.体会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4分,每题2分)

(1)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

(2)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课鸦雀无声

4.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6分

国文老师

朗读课文时的特点

学生们的感受

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

教古文老师

 

 

 

代课老师

 

 

 

5.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2分)

 

1.lòu juān kāng 2.描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生动的读书情景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2分) 3.答此题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词义、句意、表达的情感或哲理(4分,每题2分) (1)“雕镂”是“雕刻”之意,写出了老师的讲课在我的印象中是很深的,表达了“我”对老师难以忘怀之情。 (2)“鸦雀无声”是很安静之意,写出了老师的朗诵使我们安静地沉浸其中,体现了老师课堂的精彩。 4.(6分,答对1格得1分,意思对即可) 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的动作 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感情 从此喜欢上了读辛弃疾的词 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 同学们全被深深地打动 对新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不设统一答案。答题要点:要以情动人,应以朗读为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 “镌”的拼音。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阅读文章后,要明白文章写了什么,知其内容,概括的方法是,找出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找出与他们有关的事件,剔除细节,归纳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或什么事有什么结果即可。当然有的题目有具体的要求,比如“从……方面”,那就要按要求来概括。所以做此类题,首先是通读文章,看看文中有没有概括性的语言,没有就自己根据内容概括出“人和事”来。答题点有二:国文老师读书的情景,对自己一生的影响,缺一不可。“描写”“叙述”“讲”都可以,但一定要有这类动词谓语,否则不符合题干中的要求“用一句话”。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这里是用语生动形象性问题,“雕镂’更形象些,在这里能生动形象表现出老师的课在我心里的印象深刻的程度;而“留下”很平常,没有这种效果。“鸦雀无声”是很安静之意,写出了老师的朗诵使我们安静地沉浸其中,体现了老师课堂的精彩。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本题不难,文章短小,内容简单,便于学生快速梳理文字信息。做此类题,阅读文章时,首先将故事情节几个片断大致地划分出来,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可以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束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来划分,然后再据题目要求回答。当然本文的情节没么复杂,可一分为二,即两位老师的读书,可分别从两个情节中找到题目要求回答的答案。总之,看清内容,划分情节,是做此类题较好的方法。文中写到两位老师读书不同的情景,解答是要人与事对应,不可错位。题干中要求“用自己的话”,如果文中有可用的语言,要变换形式,且作“自己的语言”。填表的形式,要求语言精炼,但最好也要成句。 考点:筛选文章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5.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根据文中对老师的描述,通过文中老师上课的特点分析即可。要以情动人,应以朗读为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等。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8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加点字词(5分)

(1)私作群鹤舞空 

(2)项为之       强:

(3)一癞蛤蟆也  盖:

(4)察秋毫        明:

(5)以土砾凸者为 

2.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心所向   昂首观               B、徐喷   丛草为林

C、又留蚊素帐中  土墙凹凸处      D、拔山倒树  舌一吐二虫尽为所吞

3.翻译句子(6分)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以土砾凸者为,凹者为壑

(3)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4.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是什么?,说说作者的童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趣事?(4分)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下列问题。(8分)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3分)

2.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3分)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2分)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4分)

七(5)班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分组编辑“小小文学手抄报”,请你帮助完成下列任务。

(1)给小报起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名字:                               (1分)

(2)再给小报增设一个栏目:如佳作欣赏、           、名家简介等。(1分)

(3)在小报上的读书名言的栏目内,你选编的名言是:                              

 

查看答案

名著欣赏。(8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国人。

2海盗生活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

3)洞中历险是选文中最精彩的一段,主要描写了汤姆在历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在面对死亡的威胁中,两个小伙伴表现出的那种纯粹的人性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友情令人感动。作者使用__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把人与自然的亲和与对立的关系表现的十分透彻。同时,也充分突出了人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的艰苦。

 

查看答案

下面这些是课文要求背诵的部分,检查看看你会背会写了吗?(每空1分,共10分)

(1)天上的风雨来了,                       

(2)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3)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4)青女素娥俱耐冷,                                            

(5)舟止,                                            

(6)海日生残夜,                    

(7)                           ,铜雀春深锁二乔。

(8)山下兰芽短浸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