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提示:你从小学进入初一,开始了新的生活:接触了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学习了新的课程...

提示:你从小学进入初一,开始了新的生活:接触了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学习了新的课程,参加了各种活动。生活给你喜怒哀乐,也给你温暖抚慰,使你充满自信和希望。把你最难以忘怀、最受感动的事写下来,让它永远留在你的记忆里吧!

要求:

以“我的新                 ”为题。

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例文 我的新同学 转眼间我以迈入初中。在那里有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但是最使我感到亲切的还是我的新同学。 已经开学半个月了,我认识了许多的新同学,开朗的,文静的,活泼的。当然,我也交了几个好朋友,其中一个叫李朗。 李朗是一个长相平凡的女生,扁扁的脑门上盖着一层流海,流海下那弯弯的眉毛,配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用小巧的嘴巴,时而和我们开玩笑,时而为我们讲解题目。 经过这短短一段时间的相处,我从她身上看出了勤奋与认真。 开学初我们初一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她用她的勤奋、努力换来了好成绩,从而挤进了全年级前5名,全校有将近800名学生,她都能考得那么好,这当然归功于她平时作业的认真,因为勤奋与认真是分不开的。 初中的作业量要比小学多得多,有些同学也因此作业做得不认真,但是,虽然李朗写作业速度快,但却不是应付了事。她用她整洁、清秀的字迹认真完成每一份作业,每一次答题,也应此,作业多次得到老师的表扬。 李朗惜时如金,在下课时争分夺秒的完成家庭作业,所以她在学校能把家庭作业完成一大半,而且正确率极高。 在新的学校里,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在一天天的加深,同学们的友谊也在一天天的加深。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半命题作文,进入初中,一切的感觉都是新的,新的同学,新的老师,相信你们之间已经发生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把给你印象最深的事或人,用你的“妙笔”记述下来,形成一片又没得文章。语言优美,合理的运用一些修辞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动。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蒲公英》,完成后面小题

                                     蒲公英

那是春日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清风徐来。草绿了,花开了,那些花儿,在远远近近的绿草间里像星一样闪烁。无数老人和孩子在草里流连花里漫步,也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灿烂。

那时侯我正失意着,骑着车子在堤上乱走。一不留神,车子歪了下去,险些撞着坐在堤下的一个老人。在向老人表示了歉意之后,我没走,就坐在老人身边。

那段日子,失意就像春天的草一样在我的思想里蓬蓬勃勃。很久以来,我看见一片落叶,便伤感,觉得自己也是一片落叶。我看见一片落花,也伤感,觉得自己是一片落花。看见流水,还是伤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在这平平淡淡中像水一样流逝了。

老人看出了我的失意,跟我说起话来。老人说:“年轻人,怎么这样无精打采呢?”

我手里缠着一根草,在老人问过后,我晃了晃那根草说:“我这辈子将像这根草一样平凡。”

老人没做声,只是看着我。

在老人的注视下我说了起来,我说我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初中是因一场病休学了一年。此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勉强读了高中后,又没考取大学。我又说一个人连大学都没有上过,毫无疑问是一个平凡的人,我这一辈子将在平凡中度过。我还说我是一个不甘平凡的人,我从小就立下志愿,一定要让自己的人生辉煌。

说到这里我流泪了,我心里装不下太多的失意,它像汹涌的洪水,找到了决口。

老人这时开口了,老人说:“你知道你手里是什么草吗?”

“不知道。”

“它是蒲公英。”

“这就是蒲公英吗,我常在诗人的笔下见到它,可它也很普通呀。”我说。

“你没看见它开着花吗?”

“看见了,一种小花,毫不起眼。”

“是不起眼,但它也可以辉煌。”

“在诗人的笔下?”

“不。”老人摇了摇头,注视着我。俄顷,他站了起来,跟我说:“我带你去看一个地方吧。”

我听从了老人,也站了起来。

随后,我跟着老人沿着那条堤往远处走,大约二十分钟后,我看见了一个足以让我这一生都震撼的景致。那是一块很大的河滩,有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大。整个河滩上全部是蒲公英,漫无边际。蒲公英开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那样美,那样灿烂,那样妖娆,那样蔚为壮观,炫目辉煌。

一朵小花,也可以这么辉煌么?

我们再没说话,就那样伫立着,起风了,花儿轻轻地向我涌来。我忽然觉醒了,心里一下子飘满了那些美丽的蒲公英。

我觉得自己也是一朵蒲公英了!

一直到现在,那漫无边际的蒲公英还在我眼里烂漫着,而且,在那里我看见了自己。

1.仔细阅读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那段日子“我”失意的原因。(4分)

2.请赏析文章第一段画线的句子。(可从修辞手法、语言特点、表达作用等方面进行赏析)(4分)

3.据文章内容,概括出文中“我”的心态变化过程,写在方格内。(3分)

4.仔细阅读文章,结合下面两句话所出现的语境,具体分析语句中两次出现的“毫不起眼”一词是否意思一致。(3分)

A:“看见了,一种小花,毫不起眼。”

B:蒲公英开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谈谈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材料一]  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冰心《繁星》

[材料二]  整个河滩上全部是蒲公英,漫无边际。蒲公英开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那样美,那样灿烂,那样妖娆,那样蔚为壮观,炫目辉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何……为:干什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意借而不敢言      

②借者无不         

③阮后            

④遂焚               

2.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②何不试之以足?

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2分)

 

查看答案

阅读宋朝杨万里《小池》一诗.(6分)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2分)

2.第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分)

靖城中学七(1)班拟开展一次以“我爱文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要求分小组编辑“小小文学手抄报”。请你帮其中某小组完成以下任务。

试给本报取一个富有文学韵味、充满诗意的名字。(2分)某小组己经设计了“我与名著”“名家简介”两个栏目,请你再帮该组设计两个栏目。(2分)本报某版面急需两条有关读书的名言名句,请你提供两条。(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 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                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2)简要地写出这本书中“洞中历险”情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