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跀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孔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危曰:“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曰:“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及狱决罪定,公憱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释】①跀(yuè):古代一种酷刑,把人的脚或脚趾砍去。

②恶(wù):痛恨,引申为说坏话,诬陷。

③倾侧: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

④憱(cù):脸色改变,表现不安的神色。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

B 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   

C 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

D 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狱:(    (2)私:(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4.跀危为何会放掉处罚过他的子皋?(2分)

5.读了本则小故事,你认为怎样的法律惩处才有最好的效果?(2分)

 

1.A 2.(1)案件(2)偏袒、偏爱 3.这就是我欣慰并感激您的原因。 4.(1)自己确实有罪,应该受到惩罚;(2)子皋在断案时反复对照法令,想找出轻判的理由;(3)依法处理了跀危之后,子皋又显出不安和同情的神色。 5.(1)不偏袒,不严苛,依法惩处(2)对被惩处的人予以应有的人文关怀 【解析】 1.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狱”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这里是“案件”。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这里注意关键词“悦”“德”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古词,完成后面问题。(4分)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①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②叠:皱(眉头)。③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④花:簪花。⑤新帖:新鲜的“花样子”,贴于绸帛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⑥罗襦:丝绸短袄。

1.如果为这首词取一个题目,你认为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闺怨    B 梳妆    C 相思    D 送别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全词通过“小山、鬓云、香腮、蛾眉、簪花、镜、面、罗襦”等意象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B 词中“度”生动地描写了如云鬓发纷披于白净如雪的脸庞的情状,化动为静,富于联想与想象。

C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是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写出了女子容颜的美丽动人。

D 最后两句运用反衬手法,用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查看答案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日前,接过经人大代表、老红军等几度辗转的100元钱,朴实、黑瘦的江西赣州果农陈忠欧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果农为表示对中央振兴赣南苏区好政策的感谢,委托人大代表向李克强总理赠送脐橙,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交际礼仪。然而,李克强总理却坚持原则,特意让代表帮他给果农带去100元水果钱,真正做到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脐橙虽不贵,却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李克强总理的拥护与感谢;钱虽不多,却体现了李克强总理的“100分为民心”。李克强总理的“100分为民心”,很好地诠释了他的为官理念:把自己当作人民公仆,把服务群众当作分内之事。这与李克强总理的一贯作风是一致的,无论是为高考考生让路,还是冒雨深入基层一线,无不体现了这种“100分为民心”。

A 果农收到李克强总理让人大代表捎来的100元水果钱。

B 100元水果钱彰显李克强总理的“100分为民心”。

C 果农为表感谢,委托人大代表向李克强总理赠送脐橙。

D 李克强总理的“100分为民心”诠释了他的为官理念。

 

查看答案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创设“清明”这个节日的人无疑是一个大智者。“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这里的“同在”,道出了天地的秘密,也道出了中国文化的秘密。_________。山因水不枯,水因山不浊;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A 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

B 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

C 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

D 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水之山少了情韵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赫拉克利特说:“如果一个人所有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对于这个人是不好的。”

②从某种程度上说,事与愿违是现实里的梦想宿命。

③梦想不等于现实,生活并非总能如人所愿。

④付出了未必有收获,酷热可能蒸发一切成长的水分,狂风暴雨可能将眼前的果实吹得无影无踪。

⑤梦想与现实之间,有时有遥远的距离,甚至是南辕北辙。

⑥但在人生旅途中,在国家富强路上,我们仍应左边种植梦想,右边种植生活,随时采撷现实成果,收获直抵未来的希望。

A ①③⑤④⑥②  B ③①②⑥④⑤  C ③①⑤②④⑥  D ①⑤④②③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

B 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 “光盘”行动是由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D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