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②负:具有。③强:擅长于。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筈(kuò):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余人各复至其家   延: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                  

(3)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未冠:            

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鱼我所欲也》)

C.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

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人—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4.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5.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3分)

 

1.(1)邀请 (2)不要说,(更)不必说 (3)没有成年 2. B 3.(1)这个人(渔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知道)的事,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 (2)岳飞因此更加刻苦训练,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术。 4.环境优美;生活愉快;民风淳朴;社会安定。 5.刻苦读书,苦练射箭。 【解析】 1.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先读懂全文,再思考所学过的这几个字语有哪些含义,根据句意推断。注意“无论”的古今异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的“与”解释为:和。A、C、D三项的“与”解释为:和。B项的“与”解释为:给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1句中的“具言、闻、皆”的含义,2句中的“益、尽”的含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从环境,人民生活状况方面分析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理解文段,然后根据大意写出岳飞的优点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小题。(6分)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         (人名)。(1分)

2.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简要分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表达作用。(3分)

 

查看答案

根据你对《西游记》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下面问题。(共 4分)

(l)请简述美猴王炼成“火眼金睛”的故事情节。(2分)

(2)从《西游记》中选取一个人物及其相关故事,根据下面的例句仿写句。(2分)

例句:鲁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那个苏联人躺在那毫无遮掩的孤零零的方场上。

B.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声音。

C.通过猛烈的炮火的掩护下,红军战士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D.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就没有说话。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

B.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B.圆明园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而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C.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D.臭名昭著的英国殖民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并掠走这个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