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共15分)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

(共15分)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 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宇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整体感知。(4分)

(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  )。(2分)

A.偶遇     B.换票的悲剧     C.换票     D.成功与失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2.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

第一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4分)

成功者:             拾破烂的人:                                    

4.品读小说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3分)    

 

1. (1)C(2分)(2)小说叙述了两个外出打工者不同的经历和两次相遇的故事。(2分,意近即可) 。 2.(1)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作铺垫)。(2)通过鲜明对比,使小说情节富有戏剧性,给人以深刻的教益。(2分,每小题1分,意近即可)。 3.(1)精明能干,勤劳务实,积极进取。(2)愚钝无能,目光短浅,不思进取。(2分,每处1分,各有一点即可)。 4.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机遇,还要善于把握机遇。(2分,意近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根据故事情节能够得出题目“换票”,因为“换票”后才有的不同后果。然后概括故事情节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第一次相遇,为换票,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第二次相遇则与主题有关。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文中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6-8段写的是成功者成功的过程,他的成功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经过自己的观察和劳动、努力后得来的。结合“努力、机遇”阐述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共14分)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2分)

2.“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3分)

3.文段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3分)

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5.文中“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有什么作用?(3分)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

据台湾媒体报道  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13日下午3时40分许返抵台北。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桃园机场发表谈话表示,亲民党带着两岸同胞共同追求和平的愿望回到台湾。宋楚瑜说,这次访问期间看到大陆的很多变化,也看到大陆乡亲和我们一样,都愿意追求和平。

概括为:                                                            

 

查看答案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班级开展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试题。(6分)

1.“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中国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认为“武”是典型的会意字,他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请说说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2分)

2.请写出一句与战争有关的诗(词)句:(2分)

3.列举一部战争题材小说及其中一位军事人物或一场战役:(2分)

 

查看答案

《生活中的小浪花》是校刊中一个随感栏目。这些作品是由平常事物而生发情趣,蕴含丰富,语言精练,深得同学们喜爱。下面是其中的两则,请你认真品读,然后仿照它的写法,自选事物,创作一则,并在其后的方括号中写出所蕴含的道理。(3分)

其一:石灰石——别人向你泼冷水,你却更加热气腾腾。[专注事业(学业),坚守热情]

其二:拖拉机——出一丁点力,便大喊大叫。[嘲讽自吹自擂的人]

我的创作:                                                          

 

查看答案

课文内容填写。(4分)

(1)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丝绒,           

                           。《芦花荡》(2分)

(2)艺术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理想,                             ;一个是幻想,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