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45分 )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

作文(45分 )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所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例文】 在尝试中成长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慢慢学会,也一次又一次的经历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曲折,或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成功,我依然尝试,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洗衣服,尝试着学习五笔打字……一次次的尝试,是体验,也是生活不变的准则。 从小,我的数学就是弱项,怎么努力,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是小数点掉了,就是计算错误,不是多写了零,就是少写了单位,在这个数学高手云集的班里,是——惨! ……又是一次数学竞赛,对于这种比赛,我已经麻木了,心底,早已认定了不参加这个选项,这种注定失败的尝试是绝对不会去做的!但,看着大家欢天喜地的报名,却有些不是滋味,或许,是不认输的劲头复苏了,我居然作出了这次尝试。 我便做出百倍的努力,一遍又一遍的看老师画过的题型,一遍又一遍的思考做题方法…… 考试到了,一道道题从眼前飘过,我无奈的摊开手,攻克着一个个难关,可是,那一个个方块字,一个个数学符号,却并没有让我得到一点点启发,再读题,还是一脑袋糨糊,根本就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我叹气,看着三角形,一长串数字发愁,时间慢慢流逝,我慢慢灰心,抱怨着自己为什么要报这次比赛,明明就是给自己已经失落的心雪上加霜,只是给成绩再添上一笔浓重的红。 垂头丧气的走出考场,攥紧的手已经冰凉,指尖的冷汗还没有退去,心中的伤已近无法言喻。几天之后,卷子如飞雪一般洒落,果然,是惨不忍睹。心中静默,我在思考:这次尝试真的就只有失败吗?真的只是让我尝到失败的苦头吗?不,不是!另一个声音尖声叫起,在失败中才会有收获,正是在尝试的失败中,才会是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才是值得在意的吧!……我静静的思考,在思考中得到了答案。 我虽失败,但我虽败犹荣,这一次尝试,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蜕变,是一次成长的过程,这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在尝试中,或赢或输,都是一次成长的暗示,我,在尝试中成长,在尝试中学会将心释放,笑对挫折! 【解析】 试题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历史,会碰到无数的第一次,但“尝试”不仅仅是第一次,还要求是有意义的、主动的,要揭示出对自己成长的意义。比如第一次看电视、第一次杀鱼,就不一定对自己的成长有意义;有的考生写自己第一次打针,这就是被迫的,不能算尝试。如果不了解“尝试”的内涵,就会显得肤浅。 还有一个关键词是“成长”。考生要了解,成长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是心灵、思想、精神等更方面的成熟,要把从幼稚到成熟的历程展现出来。同时,题目要求要结合自己的生活,所以如果考生写爱因斯坦、牛顿、苏东坡的尝试,都是离题的,要写自己的生活经历。考生如果选择写议论文,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别人的例子,但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自己,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体现尝试对成长的意义。把两个关键词联系到一起,就是要考生写那些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第一次的经历。但考生还要注意的是写出真情实感,要调出生活中最感人、最有震撼力的经历,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切忌胡编乱造。 ‘尝试’和‘成长’这两个词都十分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无论身处校园、社会还是家庭,学生们都是在不断的尝试中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成长离不开尝试,尝试也促进成长。每个学生几乎从小学到初中都写过这种尝试类的作文,比如第一次学会洗衣服、骑车。 “从立意上说,要写好这篇文章是不容易的,从选材上就会有高中低之分。如果单单只是写学会了某件事,就显得单薄,考生体现出通过尝试获得了某种生命的体验、身心的成长,真正写出真情实感,从就事写事上升到就事悟事,就是真正立意高的好文章。 结构上讲,文章必须要抓住成长这根主线,写出成长过程,叙事要得当,要讲究波澜起伏、详略得当。总之,只有结构上巧安排、立意上角度新有个性,才能拿到高分。学会做什么事只是本领的成长,如果能写出心灵的感悟,比如通过尝试认识自己也是一种成长的过程。生活中充满尝试,只有从平凡尝试中挖掘不平凡的体会,关注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才是人生之道,也是作文之道!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夜书所见》叶绍翁)(4分)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第一二句“梧叶萧萧”“寒风阵阵”使诗人不由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2分)

2.第三四两句诗人是通过描摹挑灯捉促织的场景,让人产生怎样的丰富联想?(2分)

 

查看答案

逵(8分)

戴逵,字安道,谯郡铚①也。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郑玄②碑,时称词美书精,器度巧绝。其画古人山水极妙。十余岁时,于瓦棺寺中画。王长史见之云: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逵曾就范宣③学,宣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不宜虚劳心思。逵乃与宣画《南都赋》。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逵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曾造无量寿木像,高丈六,并菩萨。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④,不足动心⑤,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加详研,积思三年,刻像乃成。

                                                 (选自《历代名画记》)

【注释】①谯、铚:古地名;郡:古代行政区域。②郑玄:人名。③范宣:人名。④至于开敬:到了开放敬神的时候。⑤动心:打动人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又善铸佛像及雕刻(       所听褒贬,辄加详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3.通读全文,说说戴逵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陋室铭(10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3分)

惟吾德馨       )②谈笑有鸿儒(    )③无案牍之劳形(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4.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3分)

 

查看答案

一个走运的人(13分)

秦文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2分)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2.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3.结合语境,任选一个角度品析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4.“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3分)

 

查看答案

“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11分

长时间使用电脑容易造成眼睛过度疲劳,引发视力身心问题,包括眼干、头晕、疲倦、恶心等症状。90%以上的电脑用户有视疲劳综合征。从广义上讲,电脑视疲劳的引发并不局限于电脑,还包含其他电子屏幕,如手机、电视、广告屏幕等。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很太。

【病例回放】

青光眼曾是老年病,近年来也出现了年轻化趋势。网络工作人员小王今年35岁,最近眼睛干涩发胀,视物不清,经诊断已是青光眼晚期。医生分析这与他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关,他每天面对电脑十几个小时,夜间还经常躺着手机。  (《长江商报》2013.5.7)

高三毕业生小宇高考结束后每天都要玩十几小时的电脑游戏。一周后,他觉得眼睛酸、脖子疼、腰疼,甚至头疼,原本高度近视的他看东西更加模糊,一闭眼就不由自主地流泪。经诊断,小宇视网膜裂孔,需进行手术治疗。(“中关村在线”2011.6.13)

“医生,我关着灯上网,突然什么都看不见了,这到底是怎么了?”医生告诉这名患者,她的视力已严重受损。长期关着灯上网,电脑屏幕的辐射会毫不费力地穿透眼表组织,损伤眼的成像功能,导致视网膜收缩、视神经紊乱、血液供应循环障碍等,严重时还会失明。

(《齐鲁晚报》2010.6.16)

【专家观点】

胡向明(视疲劳缓解研究专家):中国一年有60万人“过劳死”,很多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这一群体的共同点是年龄多在20岁到40岁之间,主要从事脑力劳动,长期面对电脑。过度的视疲劳会直接导致心、脑受损,这是“过劳死”的诱因之一。(《瞭望》2013年第14期)

袁俊彦(太原爱尔眼科医院):一个人如果每天面对电脑和网络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引发过度视疲劳,患上青光眼。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要看看远处。另外,电脑屏幕要干净,屏幕亮度和颜色对比度应调至最舒适的状态,使眼睛不易疲劳。 (《生活晨报》2013.3.6)

魏瑞华(天津医科学眼科中心):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的次数会相对减少,眼球缺乏泪液滋润,会引发角膜、结膜干燥,导致干眼症。长时间侧躺着玩手机,枕头对眼睛的压迫容易造成供血不足,会出现眼胀、视物模糊、重影;距离和角度的不当,也会导致视疲劳,还可能造成双眼屈光度数发展不平衡。    (《今晚报》2012.8.11)

彭晓燕(北京同仁医院):玩电脑一小时后要远眺一会儿,有高度近视的最好查一下眼底,及时发现问题。因为环境对高度近视有一定影响,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而高度近视是视网出现裂孔的病理基础之一。(“中关村在线”2011.6.13)

【小题1】什么是电脑视疲劳综合征?阅读材料后简要回答。(3分)

【小题2】阅读上述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电脑用户和痴迷电视、手机的人容易得视疲劳综合征。

B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非常大,需要引起我们警惕。

C导致中国一年60万人“过劳死”的原因就是过度的视觉疲劳。

D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高度近视者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

【小题3】请你根据【调查统计】及上述其他材料,写出“青光眼出现年轻化趋势”的两个原因。(3分)

【小题4】里,一些同学可能会迷上电脑、手机,应当如何预防电脑视疲劳呢?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点建议。(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