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

综合性学习(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①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ě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ēi”

材料二:②有人对某中学高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 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ěi”,6人认为读“fē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ěi”,在“绯红”中则应读“fēi”。

材料三:调查结果还显示,③学生对“绯闻”的认知来自平时收看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绯红”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

材料四: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如“④编造同事诽闻被判3000元。”(注:“诽”读“fě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

1.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分)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读错的原因有几条?(2分)

3.在上述材料的画横线句中还有两处语病,请指出错处序号并改正。(2分)

 

1.⑴大多数学生将“绯闻”中“绯”读为“fěi”,并且认为“绯”是多音字。(1分) 2.①受多数人和媒体误读的影响。②受“诽”词义和读音的影响。(2分) 3.③“及”后加“收听”。④“判”后加“赔”或“罚”,或者“判”改为“罚”,或者“3000元”后加“罚款”。(2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的。教学时侧重对语境的分析和语言得体、流畅等的指导和落实。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 试题分析:考查综合探究能力。这是语文学习视野和语文学习能力有机结合的新题型,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表达的高度。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3】 试题分析:学生了解常见的成分残缺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语意重复 、句式杂糅 、前后矛盾 、否定不当 、成分赘余等病句的类型、学会使用修改符号对病句加以规范修改,并学会修改语段中的病句。具体表现为:③“及”后加“收听”。④“判”后加“赔”或“罚”,或者“判”改为“罚”,或者“3000元”后加“罚款”。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使用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3分)

一本好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一本好书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一本好书是                 ;一本好书是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

 

查看答案

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近日,龙门古镇文化礼堂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100多名外国小朋友。他们来到古镇体验农耕生活,参加古镇寻宝、定向运动等各项活动,学习穿球拍、学写毛笔字,还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学习剪纸技艺,体验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在古色古香的文化礼堂里,富阳市非遗传承人郎苏华老师给孩子们上起了文化课,详细介绍了剪纸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技艺,并向大家展示了她的剪纸作品。老师的作品吸收了民间剪纸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美术观念,采用黑白红三色,并充分运用夸张、变形、复合、装饰等手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独具古典风味,令在场的外国小朋友赞叹不已。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纷纷学了起来,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兴奋地表示,此次 龙门之行不仅看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古建筑群,更体验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民间传统技艺,真是不虚此行。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选做6小题)(6分)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陶渊明桃花源记》)

青青园中葵,                    ,万物生光辉。(汉乐府《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 《野望》)

苔痕上阶绿,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周敦颐《爱莲说》)

乡泪客中尽,          。迷津欲有问,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在这封信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B.《陋室铭》的作者是宋代的刘禹锡,《爱莲说》的作者是唐代的周敦颐,两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

C.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了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颇有点传奇色彩,主人公老头人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

D.西蒙诺夫在《蜡烛》一文中,刻画了一位对苏联红军烈士至情至爱的南斯拉夫母亲形象赞美了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B.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C.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