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一)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一)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乃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遂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①出继: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古时守孝期间要穿麻衣,食素食。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分)

仿佛若有光(             ②便还家(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⑤闻者咸叹之(           ⑥孝绪之必至颠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来问讯             闻者叹异之

B.不知有汉           穿篱逃匿

C.与外人间隔         吐餐覆酱        

D.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亲戚咸之惧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亲而不党,何坐之及?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这寄寓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5.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请结合选文材料简要分析。(3分)

 

1. ①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的样子) ②要(“要”通“邀” ,邀请) ③属( 类 ) ④妻子(妻子和儿女 ) ⑤异(对……感到奇怪 ) ⑥度(估计) (6分,各1分) 2.A C(4分) 3.(1)(村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2)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亲戚都因此很害怕。 (4分,各2分) 4.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过着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3分) 5.①从他在胤之的母亲周氏死后,将一百多万遗产本属于自己的遗产,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爱财(不慕富贵)的人。 ②从他表哥王晏富贵显赫,常常到他房内去。他估计必然会闯祸倒霉,总是避开或躲起来不跟他见一面可以看出他是个有远见的人。 ③从他父亲去世后,不穿丝绵类衣服,即使吃到有味道的蔬菜也要吐出来。可以看出他是个孝顺的人。 (答到一个方面得2分,答到两个方面得3分,不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最多得2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要”为通假字现象;“异”词类活用;“妻子”古今异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A中都是“都”;C中都是“于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应注意关键词“无论”“坐”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4】 试题分析: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这里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过着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雪的功能令人惊奇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四五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

⑤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⑥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 (4分)

(1)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

(2)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

2.第②段列举了日本北方市民及北海道美呗市利用“雪”的例子,简析其作用。(3分)

3.“雪”有哪些令人惊奇的功能?根据全文分点概括回答。(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一)清塘荷韵

季羡林

①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 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够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命了。

②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 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 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

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运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

⑤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广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⑥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

1.结合上下文,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代的内容。(4分)

(1)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 

(2)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2)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

3.文章的第一节文字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4.季老在对荷花生长情况的观察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变化?对此他又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4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①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ě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ēi”

材料二:②有人对某中学高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 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ěi”,6人认为读“fē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ěi”,在“绯红”中则应读“fēi”。

材料三:调查结果还显示,③学生对“绯闻”的认知来自平时收看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绯红”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

材料四: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如“④编造同事诽闻被判3000元。”(注:“诽”读“fě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

1.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分)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读错的原因有几条?(2分)

3.在上述材料的画横线句中还有两处语病,请指出错处序号并改正。(2分)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使用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3分)

一本好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一本好书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一本好书是                 ;一本好书是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

 

查看答案

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近日,龙门古镇文化礼堂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100多名外国小朋友。他们来到古镇体验农耕生活,参加古镇寻宝、定向运动等各项活动,学习穿球拍、学写毛笔字,还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学习剪纸技艺,体验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在古色古香的文化礼堂里,富阳市非遗传承人郎苏华老师给孩子们上起了文化课,详细介绍了剪纸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技艺,并向大家展示了她的剪纸作品。老师的作品吸收了民间剪纸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美术观念,采用黑白红三色,并充分运用夸张、变形、复合、装饰等手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独具古典风味,令在场的外国小朋友赞叹不已。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纷纷学了起来,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兴奋地表示,此次 龙门之行不仅看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古建筑群,更体验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民间传统技艺,真是不虚此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