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甲) 予友人有任术者,尝为延州临真尉,携家出宜秋门。是时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甲)

予友人有任术者,尝为延州临真尉,携家出宜秋门。是时茶禁甚严。家人怀越茶数斤,稠人中马惊,茶忽坠地。其人阳惊,回身以鞭指城门鸱尾。市人莫测,皆随鞭所指望之,茶囊已碎于埃壤矣。

监司尝使治地讼,其地多山,险不可登,由此数为讼者所欺。乃呼讼者告之曰:“吾不忍尽尔,当贳尔半。尔所有之地,两亩止供一亩,慎不可欺,欺则尽覆入官矣。”民信之,尽其所有供半。既而指一处覆之,文致其参差处,责之曰:“我戒尔无得欺,何为见负?今尽入尔田矣。”凡供一亩者,悉作两亩收之,更无一犁得隐者。

(乙)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伏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喏。”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其隙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为延州临真尉(曾经)        B其人惊(通“佯”,假装)  

C远近皆其能(倒)            D值偷在市饮酒(恰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

A.由此数讼者所欺       士卒多用者        

B.回身鞭指城门鸱尾     寡人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茶囊已碎埃壤矣       每自比管仲、乐毅  

D.遂曳矛             则名微众寡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我戒尔无得欺,何为见负?(2)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其隙也。

4.结合甲乙两文,分析文中两位主人公的聪明智慧各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4分)

 

1.C(3分) 2.CD(4分) 3.(1)我告诫你们不要欺骗我,为什么辜负我? (2)弓箭手应声刺去,一下子刺死了小偷,大概就是利用了他回答时分神的空子。 4.甲文中的主人公的聪慧,表现在懂得随机应变,通过“茶禁时,当仆人茶叶掉落,他转移了路人的视线,将茶叶踩碎入土里。当打官司的人不肯交出土地税,他先用减税的方法设下圈套,然后再收那些人所有的土地税,这两件事体现出来。 乙文中的主人公聪慧,表现在善于抓住时机。弓箭手与小偷实力相当时,他先与小偷周旋,然后趁其不备,将他杀死。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根据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判断。C错,根据“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伏其能”来理解,是说有一“弓手”很会使用矛,周围的人都佩服他有本事。“伏”应该通“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题思路同上,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根据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C项中“于”一为“在”一为“与”,D项中“而”一是顺连,不译,一是转连“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戒”“欺”“何为”“见”“负”“安乐” “盖”“乘”“隙”,最后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读弄内容,了解情节,根据人物的行为活动来判断他们的“聪慧”之处,具体说明,简要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然?

①在世界范围内,自然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骤减。人类社会在享受科技文明的同时,也在承受着生态系统被破坏所带来的恶果。洪水、旱灾、空气污染、珍稀物种濒危……来自大自然的危机,正潜伏在我们身边,向我们频频发出警告。

②毫无疑问,生态环境的破坏,元凶就是人类本身。茂密的森林毁于一旦,使水土严重流失;辽阔的草原逐步沙化,使荒漠向城市逼近;多少良田正在被摩天大楼所取代;多少江河正在变成污浊的死水,甚至断流、干涸乃至永远消失;而多少野生动植物,也正在人类的杀戮掠夺之下,永远离开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③大自然在哭泣!气候在异常变化!如果到这时,我们还不能醒来,不能对以往的行为进行深思和检讨,我们又如何对得起子孙后代?自从工业化以来的城市化过程中,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耗损以及人口、资源、环境、能源和粮食危机等都无一不和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密切相关,并已威胁到了每一个地球上的公民。因此,建立生态平衡的城市环境,重新回归自然,成了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和理想的境界。

④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我们的先人早就有保护环境的思想,注意从区域、用地结构、建筑风貌等多方面来创造优美的环境,保持一种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商君书·徕民篇》说:一个方圆百里的地方,需要使山地、沼泽、河湖、城镇道路各占地1/10,荒地占2/10,良田4/10,就可以容纳5万居民。这就是古代帝王的国土人口政策。这段话其实就是古代先民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理念。

⑤古代的很多思想家都把自然、万物和人联系起来。两千年前,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提出了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他提到水的例子,说:水看起来很随和,但是,你根本不应该抵抗它,否则会自食恶果。这是多么正确的观点,因为人类现在还是深受水灾水患之苦:华东几年就会发一次大水,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因严重缺水而导致地面下沉……真是呜呼哀哉!由此可见,整个自然都是欺负不得、违反不得的。“人定胜天”是一个在特定条件下限定了特定含义才能使用的口号,否则,毫无前提地大提“人定胜天”,只会带来更多的对城市建设中的天人对抗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无限度的破坏。对自然的胜利,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充分尊重自然的规律,不是“人定胜天”、天人对抗,而是“人定顺天”、天人和谐、尊重自然、减少对抗。

⑥在今天,当务之急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自身的问题,从人们的思想上做文章,自然生态的保护才能行之有效。

1.文章对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然”的问题,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3分)

2.指出第二段画线句的句式特点,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3.文章引用《商君书·徕民篇》和《道德经》中的话,其目的是什么?(4分)

4.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⑴文章站在环境保护的立场上,否定了工业化以来的城市化过程。⑵当前科技尚不发达,因此“人定胜天”的理想有时候难以实现。

 

查看答案

乡村的风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力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⑤乡村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又一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

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1.文章第段说“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这其中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概括回答。(4分)

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4分)

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是什么“惹人陶醉”了?)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神灵”一词有什么含义?)

3.本文写的是乡村的风,为什么在第段要花较多笔墨写两棵树?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4分)

4.文章第段说“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材料一: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南方都市报》3月14日)

材料二:近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要求“小学设置繁体字教育”、“逐步恢复繁体字”的提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代表教育部作出回应,称“推广简化字”是法律的规定,教育部要依法行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则对依法推广简化字表示支持。(《潇湘晨报》3月14日

(1)用一句话提炼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2分)   

(2)针对以上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下面是江南文学院中学文学社的一则征文启事的正文内容,按要求答题。(3分)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之际,文学社准备举办一次国庆征文比赛活动,希望全校同学踊跃投稿。征文内容反映祖国的悠久历史,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的讴歌,文体不限,字数不超过1500字。学校团委将在征文中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在校园文学刊物“江南”上发表。来稿请投入征文稿箱,截止时间10月25日。

这段文字在语意表达、语言结构、标点使用上各有一处错误,请加以修改。(3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空缺部分 (7分)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咏梅》)

四面边声连角起,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后值倾覆,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温庭筠《商山早行》)

                           。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