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从此时到彼时,是岁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从此时到彼时,是岁月的距离;从拮据到小康,是贫富的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感受生活,品尝人生,改变现状,一切皆在缩短距离中。        请以“我们终于缩短了距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切忌套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个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例文 我们终于缩短了距离 “妈,指甲剪在哪儿?”我扒拉着抽屉,寻找“失踪”的指甲剪。 “总是不长记性,每次用完都瞎扔,”妈妈变魔术似的从另一个抽屉里拿出指甲剪,递给我“瑾,我来帮你剪吧。” 我微愣,从小就学会了剪指甲,上一次妈妈帮我剪指甲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了。 妈妈拉着我坐到阳台的椅子上,她背着阳光坐着,一只手轻捏着我的一个手指,另一个手拿着指甲剪小心翼翼地帮我剪着,每剪一次都微皱眉头,好像弄疼了我。我不自在坐在妈妈的对面,另一只手没地方放,便无趣地玩着妈妈的长发,突然,一束荧光刺疼了我的眼睛,是一束白发,记忆中妈妈头发很漂亮,又黑又长,几乎能和洗发水广告里的明星向比了,可是现在……我的手微微动了一下,妈妈连忙拉住我手:“别动,还没剪好呢。”顿时,手上感到一丝粗糙,妈妈的手不是很滑的吗?怎么现在……我感到离妈妈愈来愈远。 小时候,妈妈的那双手总是“变”出许多好吃的、好玩的,睡觉前总是喜欢玩弄妈妈的长发才肯睡觉,总喜欢拉着妈妈的手走路,幻想着长大后也能有妈妈这样的长发,那样滑润的手…… 可是,长大后,妈妈的那双手再也不“变”好吃的、好玩的,而是拿许多各式各样的习题,让我做;再也不抱着我睡觉,让我一个让人睡在单独的房间里;每一次妈妈的关心都成了我们吵架的“导火线”;外出时,总喜欢一前一后的走,再也不想让妈妈牵着,天天想着长大后能像某某明星一样就好了,忘了以前的幻想,不再关心妈妈的头发是否变白了,不再关心妈妈的双手是否滑润…… 妈妈最近总是找我聊天,可总是被我三言两语给结束了,一天,我在妈妈房间的床头柜里发现一个小本子,里面着时代各钟各样的信息,扉页上写着“女儿可能感兴趣的话题”,我当时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每次都埋怨妈妈,却没有注意到我对妈妈的伤害。 “哎呀,我煮的菜!”妈妈站起来,扔下指甲剪,打断了我的回忆,可是那些被遗忘的破碎的片段重新被我拾起,我终于感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我觉得和妈妈的距离在慢慢的缩短。 缩短距离,不用花费时间,不用花费心思,只需回忆和感动,只需了解和理解。 我看着妈妈的背影,喃喃的说:“妈妈,我们终于缩短了距离。”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这便要求学生写出较为创新的作品,方可脱颖而出。第一,立意要新,选出较为新颖的写作角度,作品会更有价值,更有思想。第二,选材要新,过于陈旧,缺少时代气息的材料忌用。这样,命题写作才会有深度,才会有生命力。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7分)

[一]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①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③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④。”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二]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勉日:“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⑤洪州牒⑥来,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①克:约定。②白:告诉。③审:确实。④乖违:做事不合情理。⑤赍(ji):携带。⑥牒:文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

(1)二人并游太学   )(2)元伯具以白母(  )(3)将于北都求官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3.范式和李勉都看重友情,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2分)

范式 :                                                         

李勉 :                                                           。

 

查看答案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9分)

(1)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以头抢地耳(      )         ②长跪而谢之  (    )

③而君逆寡人者 (     )       ④寡人谕矣 (    )

2.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4分)

    

(王  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题目。(15分)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2.文章开头一段有何作用?(2分)

3.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   __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__   。(3分)

4.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划线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3分)

5.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4分)

 

查看答案

一碗米粉(徐全庆)

⑴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一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⑵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去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⑶车站旁边就有卖米粉的,我说,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⑷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店主看出了他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我一定把钱寄来给你。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

⑸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来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姓杨。

⑹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位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

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⑺父亲开始带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姓名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这时,我突然想到,在网上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

⑻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真的找到了他。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老杨的头发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

⑼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⑽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⑾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老杨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⑿老杨使劲地点头,久久地握着父亲的手。

⒀返回途中,我的电话响了,是老杨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他说,他今天特别高兴。 (摘自《天池》)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3分)

2.对选文内容和艺术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了悬念,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文中⑷⑸小节为插叙,交待了父亲为什么坚决要去桂林。

C.“无巧不成书”,文中,十五年前父亲吃完米粉付钱时发现钱包丢了是巧;“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而通过网络在第二天中午就找到了老杨也是巧。这些巧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第⑽节中“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从容”一词写出父亲终于找到老杨,心放下来了,慢慢地品尝米粉。

3.读完全文,你最敬佩哪个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2分)

4.你认为小说的结尾好吗?好,请说说理由。不好,你会怎么写?(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