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要改变生存的环境,先改变自己的心态;要改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要改变生存的环境,先改变自己的心态;要改变他人的评价,先改变做人的态度;要改变将来的结果,先改变努力的目标;……一切改变从内心开始。

请以改变为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例文 改 变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移栽,它不会被人赏识,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而我却要说:“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改变自己!” 每个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环境也不会主动去适应我们自己。因而,我们只能去改变,去适应环境,进而取得成功。 也许,我们没有庄周梦蝶的浪漫,没有庄子那“泥泞中亦可”的超然;也许,我们无法像彷徨斗士鲁迅一样以血荐轩辕,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劣根性;也许,我们没有海伦·凯勒那虽然盲聋但却以心灵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接受《庄子》的熏陶,让自己接受《呐喊》《彷徨》的强音,让自己接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洗礼,借助书籍,让心在潜移默化中沸腾,改变自己。 当为官仅七十多天的陶渊明挂印田园归隐山间时,他改变了自己。官场的黑暗,是他无法改变的,变的只能是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与菊为伴,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却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当“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即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朝廷希望他吟风弄月歌功颂德,而他却只想一展鸿鹄之志,无法改变官场的他,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于是寄情于山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梦,但却造就了半个诗歌的盛唐,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改变自己,同时也改变了时代,虽不被时人钦慕,但却被后人铭记,在历史的苍穹中闪闪发光。 那些不能改变的人,只能被环境淘汰。高尔斯华绥笔下《品质》中的老鞋匠虽然拥有全城最好的制鞋手艺,但却不愿改变自己,致使无法跟上机器化的时代,坚持手工制好每双鞋,最终饿死在自己的鞋铺中。改变自己,方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方能不被环境淘汰。 唯有改变,方可以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历久弥香的琼浆;唯有改变,方可以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梦想编织绚丽辉煌的彩虹;唯有改变,方可以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力筑起固若金汤的铁壁铜墙……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命题作文。 1、限意句中,“一切改变”是结果,“从内心开始”是条件,这里的“内心”,从引导句来看,有心态、态度、目标、,延伸开来,就是指个人的信念、追求、意志、品性、情歌、价值观……而且是积极的、向上的。2、对于“内心”一词的解读太概念化,但要与外在的条件有所区别。看文章的“内心”,要以结果为参照。3、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内心”的改变,但也需交代改变的原因及改变的结果。 从众多的生活素材中,把最易于驾驭、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注意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合理运用。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8分)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购物”成了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网络购物利与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某小组准备设计一份关于“网络购物现状”的调查问卷,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调查问题。

2.请你分析下面两则材料,简要概括网络购物的弊端。(4分)

【材料一】喜欢网购的小张日前在网上订购了一双鞋,按平时网购的程序选择了店家默认的快递公司。可是4天过去了,她还没有收到邮件,咨询了店家,店家表示已经发货,小张只有自己联系快递公司。快递公司表示小张家不在配送范围之内,叫她自行取货。最后,小张费了很大周折才把邮件拿到手。可是,才穿了两天,鞋子的跟就脱胶了。

【材料二】日前,李阿姨在网上购买了一台洗衣机,收到邮件后,她高兴地洗起衣裳。可是,不一会儿工夫,冼衣机便冒出一股呛人的味道。联系了卖家之后,卖家承认是货物质量问题,答应退货,但是不负担邮费。为此费了许多口舌,找了好多部门,问题至今未能解决。

3.你准备利用周末的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做街头问卷调查。可妈妈认为这是浪费时间,而且不安全,不让你去。你这样对妈妈说:“___________。”妈妈想了想,说:“好吧,你去吧!”(2分)

 

查看答案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后面小题

神圣的沉静

刘心武

①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甚至以颠连步跃进。7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动机。那悬崖下面的谷地,荒草里凸现着一块怪石,那石头自然生成盘蛇的状态,当中的一块耸起活像蛇颈和蛇头。传说结了婚的男女,从悬崖上往下掷石头,如果掷中了那条石蛇的身子,就能生个儿子。混混沌沌的我,自以为也懂得成年人的事情,听大人们有那样的议论,想起自己也同邻居女孩子玩过扮新郎新娘的游戏,竟然也拾起石块朝悬崖下奋力掷去,把握不好投掷的重心,身体的姿势从旁看去就更惊心动魄了。

②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面容。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走动。

③她一定后悔转到那段路以前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怄她,气她,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事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回想起母亲在那段时刻的神态,非常惊异,因为按一般的心理逻辑与行为逻辑,母亲应该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过来把我拉到路段里侧,但她却是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

④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

直到中年,有一天不知怎么的提及这桩往事,我问母亲那天为什么竟那样地沉静。她才告诉我,第一层,那种情况下必须沉静,因为如果慌张地呼叫斥责,会让我紧张起来,搞不好就造成失足;第二层,她注意到我是明白脚边有悬崖面临危险的,是故意气她,尽管我不懂将生命悬于一线是多么荒唐,但那时的状态是有着一定的自我防险意识与能力的,一个生命一生会面临很多次危险,也往往会有故意临近危险也就是冒险行动,她那时觉得让我享受一下冒险的乐趣也未不可。我很惊讶母亲那时能有如此的智慧

母亲去世快20年了,她遗留给我的精神遗产非常丰厚,而每遇大险或大喜时的格外沉静,是其中最宝贵的一宗。

⑦我写第一个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住在我那小小的书房里,我伏桌在稿纸上书写,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我有时会转过身兴奋地告诉她,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还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后来《钟鼓楼》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也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只是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

⑧2000年第三次去巴黎,又去卢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个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神圣的沉静,在具有张力与定力的静气里,默默承载人生的跌宕起伏、悲欢聚散、惊险惊喜。那时母亲已仙去多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无论人生遭遇到什么,不管是预料之中还是情理之外,沉静永远是必备的心理宝藏。(选自《风雪夜归正逢时:我是刘心武》,略有删改)

1.阅读①——③段,依据提示,简要概括“我”的行为和其相应的动机。(4分)

示例:行为: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动机:让母亲着急。

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4分)

我忽然产生了一个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神圣的沉静,在具有张力与定力的静气里,默默承载人生的跌宕起伏、悲欢聚散、惊险惊喜。

3.文章写了母亲的多次沉静,母亲沉静的目的分别有哪些?(4分)

4.作者为什么说母亲“神圣的沉静”是“精神遗产”和“心理宝藏”?请结合全文内容具体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及赏析填空。(共10分,每空2分)

(1)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愤》)

(2)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3)处于两难的境地时,人们通常用《孟子》中的名句“二者不可得兼,____”作为做出抉择的标准。

(4)曹操《龟虽寿》中名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句中烈士”指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查看答案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查看答案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注释】即墨:古地名。辟:开垦。给:富裕 万家:这里指一万户的俸禄。馁(něi):饥饿。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饰诈:掩饰,欺诈。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遗遗留

B.乏者我与                 得通“”,感激

C.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判断

D.言日至                        名誉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齐国大治,强天下

A.墨子闻之鲁               B.躬耕南阳

C.不见我王                      D.忧患,死于安乐

3.对齐威王的评价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齐威王实事求是,当听到近臣对两位大夫一毁一誉他没有被迷惑亲自派人了解真相。

B.齐威王赏罚分明,了解真相后他封赏即墨大夫,处死阿地大夫

C.齐威王从严治国群臣才不敢弄虚作假人人都恪尽职守齐国强大起来。

D.齐威王意气用事,处死阿地大夫后,连带处死了受贿替阿地大夫说好话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