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红书包(秦文君) 20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 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

红书包(秦文君)

  20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

  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得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

  那天,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汪丽娜就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在此同时,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

  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走上大街,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凑近着看,一会儿退远点看,过一会儿捂着眼,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     

  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

  “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①了。

  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乐,心里涌动着紧张和激动。见了汪丽娜,我就想: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你的那只毫无差别!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部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

  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

  爸爸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汪丽娜,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

  从那天起,我依然爱一切美丽,美的旖旎②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骄躁不安了。能懂得美,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后来,那个红书包用旧了,而我一直珍藏着它。不为别的,就为它成了我生活的启示录。

(选自《秦文君文集》,有改动)

[注]①打烊(yáng):关门停止营业。②旖旎(yǐ nǐ):柔和美好。         

1.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6分)

             →我找到卖红书包的文具店→            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         

2.为什么“我”会产生一定要有红书包的念头?(2分)

3.文中画线句子是作者修改后的,将它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具体分析修改后的好处。(2分)

修改前:晚上,妈妈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修改后: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4.从全文看,篇末的“启示录”包含了那些内容?(答出三点即可)(3分)

 

1.非常喜欢红书包并渴望得到它;磨父母买红书包;珍藏回忆红书包获得教益。 2.对美的无比热爱,但又不知如何去体会美;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虚荣心在作怪,也想人前显贵。 3.把“妈妈”改为“爸爸”,正和前文“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的情节相照应,还和后文写红书包来之不易并受到父亲的教育相一致。这样一改不但结构上更加严谨,而且更能体现父母对“我”疼爱。(意思对即可) 4.(1)人都应追求美好的东西。(2)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3)追求美但不一定要得到它。 【解析】 1. 试题分析:中考中经常考查的叙事线索有以下几种类型:人物线索即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即某一件有特殊意义的物品。3、感情线索即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感情变化。4、事件线索即中心事件。还有时间线索。寻找线索,要看标题及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文中的议论抒情的句子等。这里围绕“红书包”来进行总结,合理表述即可。 考点:分析文章的抒情线索。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这里学生理解照应手法在记叙文中的运用,是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中心更加突出。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4 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                ②尊君在            

③故人来,与之食             其自食其言也           

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4.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问题。(4分)

①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快乐。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什么是快乐,快乐何处寻呢? 

②人有最基本,最原始的快乐。丰盛的筵席饱餐一顿,风味小吃细嚼,固然快乐;打打排球,踢踢足球,或三五成群捉迷藏,尽情尽兴,也是快乐。 

③人还有特有的快乐。与朋友共聚谈天说地,默契融洽,陶醉于友情之中,固然快乐;与好友消除分歧,重归于好,不也是快乐吗? 

④人更需要精神上高层次的快乐。扶盲人过马路,帮孤寡老人做些事,把储存的零用钱捐给灾区人民,这该是多么高尚的快乐。  

⑤拥有一颗爱心,时刻不忘给周围的人送去快乐的人,他是快乐的使者,他自己也得到了永久的快乐。

1.第②自然段作者在谈最基本、最原始的快乐时,抓住了                    两方面。 (2分)

2.人要快乐,人更需要精神上高层次的快乐。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过“高层次的快乐”有经历,请用简要语言讲述出来。(2分)

 

查看答案

阅读魏巍《我的老师》选段,回答后面问题。(5分)

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芸芝先生。

②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③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④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⑤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⑤自然段所讲述的经典事例。(3分)

                                                                  

2.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我的理【解析】
                                                             

 

查看答案

阅读《繁星•春水》里的一首小诗,回答18—19题。(5分)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把人生事来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                ,把奋斗的辛劳比喻为培养花的“泪泉”,把自我牺牲比喻为                     ,生动贴切,发人深思。(2分)

2.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在你的积累中,肯定也有能给人以类似启示的名言或俗语,请写出一句。(3分)                            

答: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4 分)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请你完成下面这几项活动。

1.这是一道小学的数学题,请你用准确的语言对这一算式作出表述。(不超过15字)(1分)

9—6÷3=?

2.请仿照下面对阴历二月的描写,续写两个句子。(2分)

太阳在二月升高,柳条在二月长垂,白雪在二月消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一次你去县城途中所见的几幅楹联,对偶不太工整的一项(      )(1分)

A. 创建名牌企业,铸造精品工程。(某一企业)

B.百货百样百拿不烦,千客千意千言送暖。(某一商场)

C. 善待东西南北客,畅谈兄弟姐妹情。(某一茶楼)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某一书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