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 分) 千里之行,始于足...

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 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正确规范的书写汉字的能力的,只要正确规范的将文字写字田格内即可,这需要练好汉字书写的基本功。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

1迷津欲有问,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人家在何处,                 。(梅尧臣《鲁山山行》)

4杜甫在《春望》中用诗句“                                        ”写出了战火不断,盼望家中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

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6翻开历史的诗文书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座“廉洁”与“奉公”的丰碑。陆游的“                       ,铁马冰河入梦来”,沸腾着诗人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高雅情趣;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                    ”,展现了作者清廉自律的高风亮节。

7很多古诗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正能量。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如“                                        ”。

 

查看答案

题目一:            改变了我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题目二:以诚待人,人人敬;以诚办事,事事成。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朋友。诚信是传统美德,诚信是文明标志,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根本。请以“守护诚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查看答案

深层次阅读赏析(共13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

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3分) 

“我”想吃螃蟹→                        → 母亲捞起螃蟹 →         

2.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

3.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4.第⑨段“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请联系上下文作答。(2分)

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14分)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      (2)温故而知新(        )

(3)登东山而小鲁(        )      (4)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3.《论语》中“博学而笃志”告诉我们要广泛学习,志向坚定。《孟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则暗示我们                                       。(2分)

4.《论语》《孟子》两部著作语言非常经典,很多成语亦源自其中,请从所提供的文段中各写一个成语。(2分)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孟子》中的成语:               

5.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和孟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所提供的材料中任选一句,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查看答案

《济南的冬天》选段,回答后面的题。(4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文段以方位变化为顺序描写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秀丽,试找出文中表明方位变化的四个词语(2分)

2.散文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可收到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品读下面句子,体会画线词句的表达作用。微黄在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