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无与为乐者(思念)             B、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3.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2分)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6.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 (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A 2.A 3.B 4.D 5.C 6.(1)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2)庭院里好像积着水,清澈透明,积水里纵横着藻和荇,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解析】 1. 试题分析:A中应是“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中表述不合理“苏轼在这里抒发了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与柳宗元的感情截然不同。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点,重点是在写景的基础上抒情,应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这里抒发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所以C的表述有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4分)

1.你班举行了一次“交流格言”的口语交际活动,)活动中,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格言展示了出来,其中包括:

①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②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③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童第周

④掩饰一个缺点,结果会暴露另一个缺点。——伊索

⑤不是时间绞杀天才,而是天才战胜时间。——别林斯基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如果老师让你选一条布置教室的墙壁,你会选第                 条,

现由是                                                             (2分)

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消息的主要内容(2分)

娄底新闻网讯(记者 谭卫丰)9月30日,是全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娄底市在双峰县蔡和森广场隆重举行烈士公祭仪式。来自全市的500余名干部和群众参加公祭活动,深刻缅怀为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娄底市委书记龚武生宣读祭文。

一句话概括:                                                           

                                                           (不超过30个字)

 

查看答案

仿写句子。(4分)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 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                                                                

 

查看答案

总有一些书籍让我们心驰神往。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典型的人物和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倒拔垂杨柳”、“景阳冈打虎”等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                                        。(2分)

 

查看答案

用课文的原句填空。(内容8分,书写2分,计10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精神境界的诗句是“                                                             !”

(2)我们可以用陆游的“                                                 。”这两句诗句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

(3)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纪念白求恩》

(5)《过故人庄》一诗中对仗工整的写景名句是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