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我长大了 佚 名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文中画线句子是______描写(1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2分)

4.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3分)

5.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2分)

6.“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1.希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环境描写,为下文写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打下伏笔。 3.因为毕竟自己坐的车撞了人,还想跑开。 4.想像中父亲会严厉批评我,因为他亲眼看我闯了祸,闯了祸是要受罚的。 5.“撞人”,“吃晚饭”等细节已经交代了我意识到了什么是“长大”的具体内涵,突出了主题。照顾老奶奶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不必详写了。 6.长大与否不在于年龄,关键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意谓着长大,年龄小也并不意谓着没有长大,其标准是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 【解析】 1. 试题分析: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这里学生从“进中学”“成大人”两个角度来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作用通常有:推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一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作用,学生能根据具体环境来进行分析。这里为下文做铺垫。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这里想像中父亲会严厉批评我,因为他亲眼看我闯了祸,闯了祸是要受罚的。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这需要对这篇散文的内容掌握得比较扎实,才能对文章线索和材料取舍有正确的理解。文章材料详写略写安排是与中心主旨有关,一般详写部分与中心关系密切,反之,则与中心关系作用不大。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这里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无与为乐者(思念)             B、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3.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2分)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6.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 (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4分)

1.你班举行了一次“交流格言”的口语交际活动,)活动中,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格言展示了出来,其中包括:

①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②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③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童第周

④掩饰一个缺点,结果会暴露另一个缺点。——伊索

⑤不是时间绞杀天才,而是天才战胜时间。——别林斯基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如果老师让你选一条布置教室的墙壁,你会选第                 条,

现由是                                                             (2分)

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消息的主要内容(2分)

娄底新闻网讯(记者 谭卫丰)9月30日,是全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娄底市在双峰县蔡和森广场隆重举行烈士公祭仪式。来自全市的500余名干部和群众参加公祭活动,深刻缅怀为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娄底市委书记龚武生宣读祭文。

一句话概括:                                                           

                                                           (不超过30个字)

 

查看答案

仿写句子。(4分)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 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                                                                

 

查看答案

总有一些书籍让我们心驰神往。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典型的人物和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倒拔垂杨柳”、“景阳冈打虎”等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                                        。(2分)

 

查看答案

用课文的原句填空。(内容8分,书写2分,计10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精神境界的诗句是“                                                             !”

(2)我们可以用陆游的“                                                 。”这两句诗句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

(3)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纪念白求恩》

(5)《过故人庄》一诗中对仗工整的写景名句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