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让心灵站立 罗伯特·科赫是德国著名的医生和细菌学家,有一天,他被请到皇宫去为国王...

让心灵站立

罗伯特·科赫是德国著名的医生和细菌学家,有一天,他被请到皇宫去为国王看病。“你给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病人那样!”国王说。“请谅解,陛下,”科赫非常平静地说,“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国王。”

在我们某些人眼里,罗伯特·科赫真是一个傻冒,就算你平时真的对病人很好,在你心里一个国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此刻国王站在你面前,你也要说点假话,哄他高兴。比如,你可以说:“那当然,陛下您这么尊贵,我怎能像对待一般人一样地对待您呢?”如果要显得对国王无限景仰、无比忠诚,你还可以说:“是的,仁德的国王,您想的正是我准备做的,今天我特地给您带来了一个祖传秘方,任何人生病,

我都舍不得用,今天我把它带来了,我希望您万寿无疆,您的健康是全德国人民幸福。”国王高兴了,还会少了你的好处吗?不说提拔你当分管医疗卫生的大臣,起码也得给个皇家医院的院长让你当当。然而,科赫没有这样做,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正是科赫这种在权势面前坚持让心灵站立精神,使他赢得了人们永久的尊敬。

我们需要心灵站立,在权势面前如此,在别的什么比如金钱、女色、荣誉等等面前也同样如此。金钱可能使我们屈服于物欲;女色可能让我们意乱情迷;一次性使用的荣誉可能让我们忘记生命最终的目标。你要想坚守自己,就必须牺牲这些被世俗看重的东西,并且在这种牺牲中高扬自己的人生信念。

让心灵站立需要一种胸怀。一个胸禁狭隘、只知道为自己打算的人,一定是一个喜欢见风使舵、时刻准备让自己的心下跪的人。因为他追求的是利益,追求利益必须懂得识别天时地利人和,懂得利用谁、团结谁、孤立谁、打击谁。只有那种心怀大众、把自己的生命自觉地与社会意志结合在一起的人,才会宠辱不惊,以坚守自己灵魂的是非作为生命的最高目标。他们追求的是真理,真理不会察言观色,无论世界怎么变化,它都以自己独有的面貌存在着。

让心灵站立也需要底气。悬崖上的松树不惧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只是以本质的执著,坚守在别人无法坚守的地方,它令人敬佩。然而,不是每一颗树都可以跻身于悬崖。悬崖上少土,需要一棵树拥有刺穿岩石的力量;悬崖上少水,需要一棵树用心灵浇灌自己,所有这一切都不是那些生长在平地里的树所具备的。树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好有坏,能力也有大有小,希望每个人都发出一样的光、散出一样的热是不现实的。但让自己的心灵站立,以一片真诚和坚守去面对生活,这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基本的人生目标,达不到这一点,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

1.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分)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证的?(3分)

3.文章开头叙述罗伯特·科赫的例子有什么作用?(2分)

4.“让心灵站立需要一种胸怀”,请为此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1.作者的基本观点是要做一个合格的人,就要让自己的心灵独立。 2.要在权势、金钱、荣誉面前坚持自己心灵独立的原则;同时还需要胸怀和底气;并用真诚和坚守去面对生活。 3.1.引出文章观点,2,运用事实论证,反应文章的中心,3.反映了作者对他的敬意,使读者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4.文天祥,他在北宋灭亡之后仍然不放弃积极组织反元运动,被捕后,他依然不投降,最终自杀。 【解析】 1. 试题分析:学生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这里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在议论文中,学生应培养寻找中心句,总结概括文章的小分论点的能力。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出支撑中心论点的分论点,能够提炼和总结分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这样的事例或道理才具有说服力。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B、毒之乎  皆空游无所依

C、乡邻之生日蹙 人不知不愠  

D、殚其地之,竭其庐之入  则无敌国外患者

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乡邻之生日蹙/黑质白章     B、竭庐之入/真不知马也

C、悍吏来吾乡/主人处处款     D、鸡狗不得宁焉/故有名马

3.对“又安敢毒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这是太医以皇帝的命令发的。

B、此句与上段作者的问话“若毒之乎”相呼应,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 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

C、蒋氏在控诉捕蛇给他一家三代带来的不幸。

D、蒋氏不敢怨恨“复若赋”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复赋比捕蛇的毒害更深”。

4.句子翻译(4分)

(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5.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查看答案

完成下面两道综合性学习题(6分)

1.湖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今年9月在娄底举行。红山学校九年级5班的同学们积极参与筹备委员会对省运会主题口号的征集活动。他们根据“突出娄底特色,彰显湖南亮点”的要求,用对联的形式已拟出了主题口号的上句,请你运用对偶知识拟出下句。(3分)

上句:展娄底青春风采           下句:                             

2.2013年,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国人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关注以及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汉字不仅是母语表达的基本方式,还具有丰富的蕴涵。请仿照示例,从提供的汉字中任选一个,写出你富有个性化的解读。(3分)

【示例】功:一工一力。出工又出力,才能成功;出工不出力,就不会成功。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2分)

最近,餐桌上的浪费现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在政府狠刹公款吃喝风的同时, 民众也自发掀起了“光盘”运动。请就餐桌浪费现象谈谈你的想法。

 

查看答案

用正楷或行楷将下列古诗文默写在横线上(10分,默写每空1分,书写2分)

(1)             ,长河落日圆。             ,都护在燕然。(王维的《使至塞上》)

(2)春蚕到死丝方尽,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的《无题》)

(3)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体现作者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乐观思想,表达对离别的人们的美好的祝福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千古的佳句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