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字词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分外(fèn) 禁...

下列字词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外(fèn)   (gù)   (wèn)     留(zhì)     一代天

B.妖(ráo)   (pǔ)   (lǚ)     褓(qiáng)   朦朦眬眬

C.抖(chàn)  (lí)    哑(yīn)    息(qī)     披带笠

D.喧(rǎng)   笠(dǒu)   (ruì)   莽(mǎng)   足珍贵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准拼音,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A.安慰(wèi) B、襁(qiǎng)朦朦胧胧 D.滋润(rùn)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的题目,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留下      (二)小议“包容”

要求:(1)上面两题,请任选其一,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一张忘取的汇款单

工作后,我极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500块钱回家。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

那时,父亲从来没有一次给我寄过半年以上的花费。四年来,他每月都要将收废品挣到的一大把卷了角的零钱,在服务人员鄙夷的眼光中,谦卑地放到邮局的柜台上……而我那时取钱,也从不会让同学看到。偶尔他们瞥到,总会故意提高嗓门问:“这是你爸给你寄的生活费,还是打算请我们撮一顿的啊?”

而今,我以同样的方式,每月给父亲寄钱。邮局的人,已经跟我相熟,总是说,工作这么忙,半年寄一次多方便,或者你给父亲办个卡,直接转账,就不必如此繁琐地一次次填地址了。每一次,我只是笑笑,我想他们不会明白,这是我给予父亲的一个虚荣。当载着绿色邮包的邮递员,在门口高喊着父亲的名个字,让他签收汇款单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同时探出头来,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完成这一“庄严”的程序。

父亲会在汇款来到的前几天,就焦虑而又幸福地等待着。去镇上邮局取钱的这天,他会像出席重要会议一样,穿上最整洁的衣服,徒步走到镇上。

一路上,总会有人问父亲,干什么去啊?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对于父亲,这应当是一次幸福的旅程吧。别人的每一次问话,都让他的幸福加深一次,而那足够他一月花费的500元钱,反而变得微不足道了。

汇款单上的附言一栏里,我和父亲当年一样,总是任其空着。我曾经试图在上面写过一些话,让父亲注意身体,或者晚上早点休息,但每一次写完,我又撕掉了。邮局的女孩子总是笑着问我:写得这么好,你爸看到会开心的,为什么要去掉呢?我依然笑笑,不做解释。

只有一次,邮局的女孩子特意提醒我说:建议你这一次在附言里至少写上一句话。我一怔。她继续说:等你父亲收到汇款的时候,差不多就到父亲节了,这句话,可是比你这500块钱重要多了。那一次,我没有拒绝。或许整个小镇上的人,都没有听说过父亲节,这样一个略带矫情的节日,与情人节和圣诞节一样,只属于城市。但我很顺从地依照女孩子的话,在附言栏里一笔一画写下:祝父亲节快乐。

但正是这张汇款单,父亲不知为何,竟忘了去取钱。两个月后,钱给退了回来。我打电话去问他。他说:忘了。我有些恼怒,因为自己写下了祝福,他不仅没有一句回话,竟是连钱也忘了取。去邮局补寄的时候,我气咻咻地讲给女孩子听。她托着腮,凝神听了一会儿,突然插话道:我觉得未必是你父亲忘了,说不定他是想要将这张有祝福的汇款单留做纪念呢。我愣住了,随即摆手,说,怎么可能呢,他从来都不是这样细心的人。

但父亲,的确是这样细心的人。而且,这个秘密,他自始至终对谁都没有讲起过。那年春节,我无意中拉开父亲的抽屉,才看见了那张被他放入收藏盒中的汇款单。那句短短的祝福,原来父亲早已看到,且以这样的方式,藏进了心底。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邮局的人建议“我”半年给父亲寄一次钱或者给父亲办个卡,直接转账,而“我”却坚持每月给父亲寄钱,这是为什么?(3分)

3.“父亲会在汇款来到的前几天,就焦虑而又幸福地等待着”这句话中的“焦虑”与“幸福”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内心感情?(3分)

5.父亲是真的“忘了去取钱”吗?为什么?这件事启示我们与父亲相处时要注意些什么?(4分)

 

查看答案

让心灵站立

罗伯特·科赫是德国著名的医生和细菌学家,有一天,他被请到皇宫去为国王看病。“你给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病人那样!”国王说。“请谅解,陛下,”科赫非常平静地说,“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国王。”

在我们某些人眼里,罗伯特·科赫真是一个傻冒,就算你平时真的对病人很好,在你心里一个国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此刻国王站在你面前,你也要说点假话,哄他高兴。比如,你可以说:“那当然,陛下您这么尊贵,我怎能像对待一般人一样地对待您呢?”如果要显得对国王无限景仰、无比忠诚,你还可以说:“是的,仁德的国王,您想的正是我准备做的,今天我特地给您带来了一个祖传秘方,任何人生病,

我都舍不得用,今天我把它带来了,我希望您万寿无疆,您的健康是全德国人民幸福。”国王高兴了,还会少了你的好处吗?不说提拔你当分管医疗卫生的大臣,起码也得给个皇家医院的院长让你当当。然而,科赫没有这样做,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正是科赫这种在权势面前坚持让心灵站立精神,使他赢得了人们永久的尊敬。

我们需要心灵站立,在权势面前如此,在别的什么比如金钱、女色、荣誉等等面前也同样如此。金钱可能使我们屈服于物欲;女色可能让我们意乱情迷;一次性使用的荣誉可能让我们忘记生命最终的目标。你要想坚守自己,就必须牺牲这些被世俗看重的东西,并且在这种牺牲中高扬自己的人生信念。

让心灵站立需要一种胸怀。一个胸禁狭隘、只知道为自己打算的人,一定是一个喜欢见风使舵、时刻准备让自己的心下跪的人。因为他追求的是利益,追求利益必须懂得识别天时地利人和,懂得利用谁、团结谁、孤立谁、打击谁。只有那种心怀大众、把自己的生命自觉地与社会意志结合在一起的人,才会宠辱不惊,以坚守自己灵魂的是非作为生命的最高目标。他们追求的是真理,真理不会察言观色,无论世界怎么变化,它都以自己独有的面貌存在着。

让心灵站立也需要底气。悬崖上的松树不惧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只是以本质的执著,坚守在别人无法坚守的地方,它令人敬佩。然而,不是每一颗树都可以跻身于悬崖。悬崖上少土,需要一棵树拥有刺穿岩石的力量;悬崖上少水,需要一棵树用心灵浇灌自己,所有这一切都不是那些生长在平地里的树所具备的。树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好有坏,能力也有大有小,希望每个人都发出一样的光、散出一样的热是不现实的。但让自己的心灵站立,以一片真诚和坚守去面对生活,这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基本的人生目标,达不到这一点,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

1.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分)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证的?(3分)

3.文章开头叙述罗伯特·科赫的例子有什么作用?(2分)

4.“让心灵站立需要一种胸怀”,请为此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查看答案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B、毒之乎  皆空游无所依

C、乡邻之生日蹙 人不知不愠  

D、殚其地之,竭其庐之入  则无敌国外患者

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乡邻之生日蹙/黑质白章     B、竭庐之入/真不知马也

C、悍吏来吾乡/主人处处款     D、鸡狗不得宁焉/故有名马

3.对“又安敢毒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这是太医以皇帝的命令发的。

B、此句与上段作者的问话“若毒之乎”相呼应,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 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

C、蒋氏在控诉捕蛇给他一家三代带来的不幸。

D、蒋氏不敢怨恨“复若赋”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复赋比捕蛇的毒害更深”。

4.句子翻译(4分)

(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5.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