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写作(50分) 爱,也许是母亲的的一句叮咛,也许是父亲的一次轻抚,也许是老师欣慰...

写作(50分)

爱,也许是母亲的的一句叮咛,也许是父亲的一次轻抚,也许是老师欣慰的微笑,也许是同学真诚的帮助……

爱,是润滑剂,是氨基酸,是人生的蜜糖。因为爱,我们的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洋溢着芬芳;因为爱,我们的学业蒸蒸日上;因为爱,我们的灵魂熠熠生辉……

请你以“关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例文】 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世界上有60多亿人口,芸芸众生,擦肩接踵。这当中有我们认识的,有我们不认识的。那么人与人之间需要什么来维系呢? 在阐述我的观点之前,我先给大家说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我的妈妈近来正在给一个高三的姐姐补习英语,效果虽不能说是立竿见影,但也是颇有成效。看着妈妈每周来回奔波,如此辛苦,我不禁对妈妈说:“ 您为什么不收点儿学费呢?”听了我的话,妈妈严肃地对我说:“别人求我办事,说明别人对我的信认,我应该尽我所能。人与人之间不能只讲钱,应该多一些互相的关爱。只有你多关心、帮助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给予你的关心和帮助。”听了妈妈的话,我深感羞愧。同时也由衷地敬佩妈妈。 妈妈补课这件事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的确,人与人之间需要的不只是权、钱的施舍。互相关心帮助更为重要。只要你以诚待人,就同样会得到一颗来自他人的诚挚的心。“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不是只存在于亲朋好友间,我们应该充满热情地帮助任何一个需要我们的人。我、妈妈、爸爸是一家人,所有中国人也是一家人,甚至可以说全世界就是一个大家庭。既然我们都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那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彼此关爱。人与人之间只有充满了浓浓的关爱,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与你患难与共;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做你的朋友;你才会享受到更多的来自他人的爱。如果世界上的人都拥有了这份爱,世界这个大家庭将会更加合睦、团结。 爱,是人世间最温暖的字,生活在暖融融的爱的氛围中,多好! 让我们同唱:“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会更美好……” 【解析】 试题分析:面对这道开放性的题目,首先要放飞联想,搜寻自己生活、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然后根据占有的材料和自己的特长选择文体。 写记叙文,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当你从亲身经历中选取某一事件展开叙述时,可以就近联想相类似的其他事件,用其他事件的细节丰富完善作文的内容;或者用相反事件进行反衬,强化文章的表现力。其次要讲究结构的安排。可以只写一件事,按情节发展推进故事;也可撷取若干事件,以片段组合的形式,表现“关爱”的主旨。写议论类的文章,除了论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的思路清晰之外,最好能写出一定的文采。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短文《那悠悠的槐花情》,回答问题。(10分)

今晚的月亮真好,圆润润的。静静地坐在窗前,看着柔柔的月光在墙上留下的斑影,我毫无睡意,窗外被月笼成一片淡光,轻轻地合上日记本,出去散散步吧,在这样美的夜里。

没有目的地沿着门前的小路慢慢地走着,一转弯,一团白色叫我的心微微地一颤,又到了槐花盛开的季节,时光过得真快!

不觉中已走到了树下,抚着它那粗糙的躯干,不禁潸然落泪。在每个槐花飘香的日子,我都会思念我的外婆,她在天国还好吗?

抬头望着如云的槐花,那不正是外婆的白发吗?

外婆的白发此刻正映在我的眼泪里啊,我的外婆,我真的想您!那缥缈的槐花香气,把我的思绪都带走了,飘飘悠悠又让我回到了我的童年:外婆家那屋顶长草的大屋,那干净院落里的大槐树,还有那大槐树下磨得发亮的小石桌凳……

儿时工作忙的父母把我寄居在外婆家中。在外婆身边,在大槐树下,多少美好的日子,如细沙般从指尖滑过。

在每个明朗的下午,外婆总是坐在大槐树下的石凳上,做她永远也做不完的鞋子,缝她永远也缝不完的衣服。每当这时候,我会快乐如小鸟,依着外婆转来转去,抓抓她的线团,拉拉她的小筐,外婆从不生气,总是眼角带着笑,轻轻地唤我别闹,小心针扎着。玩累了,我会安静地趴在外婆的腿上,外婆在这时就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我。躺在外婆的怀里,真温暖,还有一股淡淡的草香。刚躺在外婆怀里的我总不闲着,常用自己的小手去抚外婆脸上的皱纹,她满眼都盛着笑,那眼角的皱纹可真多呀,抚也抚不平。每当这时,外婆就笑得更厉害了,抱我更紧,开始哼上一些美的歌谣,低低地、缓缓地,直到我的小手软绵绵地垂下,进入梦乡。

而每当槐花盛开的季节,那被风吹落的如云般的槐花,都会被外婆仔细地收起,装在一个素雅的棉布花袋里。在每个槐花落尽的初夏,外婆的大床边定会多上一个花的槐花枕头,那小小枕头里藏着多少朵细碎的小槐花呀。而我那可亲的外婆只是知道那柔软的、带着淡淡清香的小枕头,能让他的小孙女在夏夜里睡得更舒心。

后来随父母进城入学了,离开了老屋,离开了槐树,还有我亲爱的外婆。但每年槐花盛开后的某个日子,外婆定会让乡下进城的亲戚带给我一个槐花枕头。虽然妈妈不愿年纪大的外婆费神地收那小小的槐花做枕头,可外婆依旧在做,谁又能体会外婆缝在这小小的枕头里的那浓浓的思念呢?

然而在1990年那个槐花没飘尽的日子,外婆去了。在送外婆走的时候,舅舅拿出做了一半槐花的枕头,说起外婆临终时还在惦记着给她的小琦琦做的枕头。“琦琦,枕头……”那是从天国传来的外婆的声音吗?我眼黑了,手软的当时竞拿不动一个只做了一半的小槐花枕头,只是默默地在外婆床边流泪,流泪……

猛然,手背感到一阵冰凉,落下的眼泪竞有一颗随冷风飘在了我的手背上,不知什么时候起风了。

擦干泪水,月亮不知什么时候隐进云里去了,周围也不知从何时起暗下去了,大槐树下,留下了一片伤感。轻声叹了口气,紧紧衣领静静地从树下离去,只留下大槐树在那里伫立,顶着如云的槐花,孤独地张望,张望,张望……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潸(    )然落泪    粗糙(    )     黯(    )下去    伫(    )立

2.文章回忆了有关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出来。(4分)

3.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命题立意的?请试着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2分)

4.“她满眼都盛着笑”这句话中“盛”还可以换成哪个词?与原句相比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阿长与<三海经>》选段,回答问题。(24分)

①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②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③“阿妈,恭喜……”

④“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

⑤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⑥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⑦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⑧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 果然都在内。   

⑨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1.本语段所属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我们学过的课文《              》也选自该集子。(2分)

2. 选文写了有关长妈妈的哪两件事?(2分)

3.选文①-④段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长妈妈的形象?好在哪里?(3分)

4.“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我”为什么有这种想法?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3分)

5.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什么反应?反应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并请揣摩“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并将它写下来。(3分)

6.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2分)

7.阿长把《山海经》说成是“三哼经”说明了什么?(2分)

8.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2分)

9.作者可回忆的事很多,为什么要详写买《山海经》一书的事?(2分)

10.联系全文看,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练习。(1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课文选自《             》,他是         朝的著名诗人。(2分)

2.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

                            ,                       。(2分)

3.解释加点的字。(2分)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②便要还家                        

4.翻译句子。(4分)

①林尽水源                                               

②豁然开朗                                               

5.作者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的目的是什么?(2分)

6.解释词语(4分)

①妻子:古义                  ;今义                     

②绝境:古义                  ;今义                     

7.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2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具答之。

 

查看答案

阅读《望岳》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作者创作这首诗正是青春勃发之时,请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2.作者在这首诗中炼字极为生动,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哪里。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并找出电头。(4分)

《扬子晚报》6月1日消息    今日零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成功关闭最后一道闸门,三峡水库正式下闸蓄水,奔泻千年的滔滔江水被揽入大坝与群山的怀抱。从孙中山起,几代中国人近一个世纪的梦想终于从诗境变为现实。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