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小题。(共16分) 那个孩子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小题。(共16分)

那个孩子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孩子很后悔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父亲承担了泡水的任务,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在下一个同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那个同学怔了一怔。父亲看有些僵,忙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那个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

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他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

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4块钱一张床。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好久没洗过这么舒服的澡了。”母亲的表情很舒畅。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说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知道吧?”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

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他想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父亲。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他想像、崇拜明星啊,市长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他,爱得那样深。孩子又哭了,哭得好伤心。

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他知道,他的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让父母可以骄傲。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

1.选文形象地描写了孩子成长的过程。请根据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母亲嗓门很高地和邻居说话时,孩子                                  父亲给同学倒水受到轻慢时,孩子                                               时,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心软了;父母殷殷关照乘车回去后,孩子                     

2.孩子对父母由烦到尊重的情感变化缘于哪件事?请把文中表现这一变化的句子写在下面。

3.简要概括文中父母的性格特点。(2分)

4.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母亲一如既往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

(2)母亲的表情很舒畅。                          

5.文章表现手法独特,虽然通篇都以孩子的视角叙写故事,但结尾却说:“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如果将这句话改为“那个孩子是我”好不好?为什么?(3分)

6.从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中,你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请把你的理解和感悟简要地写在下面。                                                                             

 

1.嫌母亲粗鲁而发火; 认识到应对父亲尊重(或:愤怒地批评了同学); 母亲担心孩子从床上掉下;真正理解了父母对他发自内心的爱。 2.缘于同学让父亲倒水这件事。 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 3.纯朴、善良、生活节俭,全身心热爱孩子。 4.(1)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受儿子呵斥后懊悔、不安和极度小心的心情。 (2)这一形容心情的词用于表情,形象地刻画了母亲的满足感。 5.修改后不好。原句点明了文章的写作目的,指出很多孩子都有过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改后有局限性,削弱了表达效果。 6.作子女的应该理解、尊重、热爱自己的父母,努力做到内心和言语行动相一致,使父母理解自己的一片孝心。 【解析】 1. 试题分析: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滴一二句可以看出,母亲嗓门很高的和邻居说话时,孩子感觉很烦;从文章第四自然段的五六句中可以看出,父亲给同学倒水受到轻慢时,孩子很愤怒地批评了他的同学,让他自己去倒水;从第五自然段母亲担心孩子从床上掉下来中,可以看出孩子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从第八自然段中可以看出孩子终于理解了父母发自内心对他的关爱。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在第四然段中父亲给同学们倒水到后来同学让父亲倒水表现出来的不尊重这件事中孩子体会到了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是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结合文章中的几件事,即父亲给同学们倒水可以看出父母亲的纯朴,善良;到后面父母亲担心孩子从床上掉下来可以看出他们全身心的热爱孩子;后面嫌住招待所贵可以看出父母亲的节俭。所以文中的父母是纯朴善良,节俭,热爱孩子的一个性格特点。(此题主要是纵观全文找出答案。)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第二段中孩子嫌母亲说话声音大,说了一句“你怎么这么烦”,母亲在炒菜时的动作,可看出母亲的不安、极度小心,担心自己的行为再被儿子责备。结合文中第七自然段中可以看出母亲在招待所洗澡表现出来的一种满足感,所以舒畅形象生动表现出了母亲的满足感。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不好,虽然这篇文章主要是以孩子的视觉来写,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文中小孩子一样的情感经历,而且原句更是文章的中心,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修改之后不能体现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事例。故修改后不好。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 试题分析:这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从文章中小孩对父母的情感变化由厌烦到尊重到关爱,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理解包容热爱我们的父母,要理解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我们也要有一片孝心。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章选段,完成后面的小题。(共16分)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单、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因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我从前看见一位法国学者著的书,比较英法的两国国民性质,他说:“到英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埋头执笔做他们的事;到法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衔着烟卷像在那里出神。英国人走路,眼注地下,像用全副精神注在走路上;法国人走路,总是东张西望,像不把走路当一回事。”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若果如他所说,英国人便是敬,法国人便是不敬。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以上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号________,又号________。他是中国近代________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_____________。(3分)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或根据词义找到文中对应的语句。(2分)

(1)亵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____________

3.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4.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属于什么论据?其具体作用是什么?(2分)

5.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3分)

6.列举选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至少两种)(2分)

7.作为一个学生,你觉得自己应当如何“敬业”呢?请举一个事例说说它带来的益处。(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5分)

初三学生压力比较大,面对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有些灰心丧气,为此,初三(1)班开展了以“笑对生活”为活动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假如也邀请你参加,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小军主持活动时,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如果你想要它对你微笑,你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对它——微笑。善于生活的人,总会以微笑面对。它像阳光,拨开人生的重重阴霾,让人看见希望的温暖;

请你仿照上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诠释“微笑”的生动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围绕本次活动主题,你打算怎样劝说他?(3分)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6分)。

(1《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           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文中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____________的主题。

(2)写出《水浒传》中你所熟知的两个人物的名字,并简单概括其性格特征。

姓名_________,性格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填空。(19分)

(1)《沁园春  雪》中在上下阙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2)《陈涉世家》出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人名)的《               》。这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鲁迅称之为“                      ”。文中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                       ”;一句表现他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                         

(3)《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这是西汉末年    (人名)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是一部战国时代的        史书。

(4)今我何功德,          。(白居易《观刈麦》)

(5)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咏梅》)

(6)晨起动征铎,____________。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

(7)“愁”历来都是文人墨客重要的思想元素。愁是温庭筠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殷切盼望(《望江南》);愁是范仲淹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夜深霜浓,胡笛悠悠的睹物感怀(《渔家傲秋思》);愁是李清照笔下“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钧重量(《武陵春》);愁是辛弃疾笔下_________________ 的壮志不遂的抑郁和愤慨(破阵子))。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唤你       ;你高傲时,它呼唤你     ;你莽撞时它呼唤你      ;你跌倒时它呼唤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