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20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

文言文阅读 (20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文段选自《        》,该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         ,字子长,西汉夏阳人,文学家,史学家。(2分)

2.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4分)

(1)天大雨 (       )     (2) 为天下(      ) 

(3) 夜火(       )      (4)以为亡(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扶苏数谏故       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谋曰   当立者公子扶苏

C.乃丹帛曰         得鱼腹中

D.楚人怜           二世杀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举行起义的根本原因(必然性)是                         ,而起义的直接原因(偶然性)是                           

6.请您结合课文,谈谈陈胜其人如何?(4分)

 

1.《史记》司马迁 2.适逢 通“倡”,首发 用笼罩 逃走 3.D 4.①现在逃跑被抓了回来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选择)为国而死好吗?②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5.天下苦秦久矣.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6.从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有大志向,对社会有深刻的洞察力、足智多谋、有胆有识的人。 【解析】 1.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识记《陈涉世家》相关的文学常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总结“会”“唱”的通假字,常考。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A项中的“以”解释为:因为;把。B项中的“乃”解释为:于是;是。C项中的“书”解释为:书写;书信。D项中的“之”解释为:代词,他。故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1句中的“亡、等”的含义。2句中“往往、皆”的含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插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文中找出原文回答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即可。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背诵。(10分)

① 俱往矣,                             。    (毛泽东《沁园春·雪》)

② 足蒸暑土气,                     。    (白居易《观刈麦》)

                   ,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④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月夜》)

⑤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之中与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构思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⑦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春雨的诗句                                    

⑧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借登山观海而抒怀的诗词名句很多,请你就“登山”或“观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目: 有份感激在心头

【要求】

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和人名等敏感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最小的星星也闪光》。(共15分)      

(1)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人。

(2)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3)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

(4)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并用手指着潘小锋课桌上的纸。

(5)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在画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6)“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不听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岂有此理!明天叫你家长来。”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7)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教师应有的品行规范让我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8)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一个上午都没见人影。后来得知他因害怕告诉他父亲实情而挨打,一个人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9)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10)“老师别生气,您喝茶!”我接过茶杯放到桌子上。

(11)“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怎么又要打,不是和你说了吗?别总是打孩子。”

(12)“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要是有空就到我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呵呵——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13)我按他指的方向看去,这才注意到墙上贴着好几张奖状。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漫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14)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的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15)“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潘小锋有点委屈地说道。

(16)“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培养,如果有兴趣,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本职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17)“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18)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天也晚了,我也该走了。”说着便走了出来,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

(19)“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20)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街灯掩映的路上。我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1.请你谈谈对小说题目的理解。(3分)

2.请你用四字词语,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3分)

             )——星夜家访——(       )——(             

3.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下面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4分)

(1)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                                 

(2)“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4.仔细品味最后一段中的划线句子,说说它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分)

5.请对文中的“我”进行评价。(至少两点)(2分)

 

查看答案

阅读贾平凹的《落叶》。(共9分)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有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片落去。法桐就瘦削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窗台,与檐齐平。

    ⑦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且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1. 第①段中,作者从        、姿态和        三个方面来描写春天的桐叶。(2分)

2. 根据上文,回答第④段“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一句中“往昔的回忆”所指的内容。(不超过15字)    (2分)

3. 本文题为“落叶”,但作者却用许多文字描绘“春叶”,这样构思有什么作用?

                                                                   (2分)

4.文末说:“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且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请结合人的生命现象,理解这句话。 (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共13分)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用“/”号划分句间的停顿(2分)

   

2.解释加点的字(4分)

(1)谈笑有鸿                          2)无案牍之                 

3)陶后有闻                          4)可爱者甚                   

3.翻译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课文理解(3分)

两篇文章都采用       (1)       的手法,甲文借“陋室”颂扬了君子                      

     (2)      ,乙文用“莲花”象征君子         ( 3)         的美好品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