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秋天的怀念(10分)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

秋天的怀念(10分)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是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2.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2分)

3.文章最后一段详写菊花的用意是什么?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3分)

4.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1.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2.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 3.这段话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义。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的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话的深情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菊花象征了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揭示了主旨。“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了心中的坚强和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了生活的真谛。 4.A 【解析】 1. 试题分析: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1)词的意思或内容。(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这里“挡”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这里从“母亲”和“我”两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合理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其作用通常有:推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一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作用,学生能根据具体环境来进行分析。此处解释了文章的主旨,深化了主题。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句话应反映了母亲当时矛盾的心理,既体谅儿子的痛苦,又怕儿子做傻事。A正确。 考点:筛选原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陈太丘与友期》(21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词(3分)

(1)太丘去:______________  (2)尊君在______________

(3)下车之: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行:______________

(5)去后至:______________  (6)相而去: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的进去了。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2分)

5.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10分)

(1)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4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分)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昼夜。”(3分)

 

查看答案

参照下面的示例,为“诗意的情趣”创设两种恰当的情境,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要求:形象具体,句子形式不限。(4分)

示例:诗意的情趣就是——牵着手赤着脚漫步海边,听涛声,数远帆……

诗意的情趣就是——                                         

诗意的情趣就是——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填空。(4分)

(1)“青年人啊,为着后来的记忆,小心着意地描你现在的图画。”这首小诗出自冰心的诗集《                  》。这部作品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                                         ;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冰心的散文诗集是在印度诗人          (人名)《            》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查看答案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本文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C《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陈太丘是个不讲信用的人,他在与朋友约定后,朋友没有到就离开了。

D.散文诗两首,都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无论是金色花,还是荷叶,都被诗人用来歌颂母爱;无论是稚童的天真烂漫,还是青年女子的细腻敏感,都是真情的流露,感人至深。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 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C 父亲已经走了,但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时时在我的心头回想。

D 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泰安的空气更加清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