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与友      )行     去后        )至

③相     )而去       下车     )之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① 君:                         ② 尊君:                                

③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3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1.① 约定 ② 才 ③ 丢下、舍弃 ④ 拉 2.① 君:对对方的敬称; ②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③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4.聪明、机智的孩子。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5.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委”这里是“丢下、舍弃”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这里君:对对方的敬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考点:这里考查学生联系实际与个性化感悟 5. 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处总结出“信”“礼”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每格1分,共12分)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②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曲径通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孱院》)

开轩面场圃,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龟虽寿》)

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8分。)

1.阅读冰心的作品《繁星》中的哲理性名句:“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完成以下两题: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仿写句子: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2分)

仿句:                                                           

2.简述《伊索寓言》中农夫和蛇的故事,并点出这个故事的寓意。(4分)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魏巍《我的老师》)

“狡猾”: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叶·母亲》)

“心中的雨点”:

 

查看答案

给加点字注音和看拼音写汉字(每小题1分,共8分。)

宿         憔cuì(                      )弄

jiū(                qiān(      )挂  dǎi (      )

 

查看答案

作文 (50分)

打开心灵的窗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纷繁的世界。

用美好的心灵去看待,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失望;

用美好的心灵去看待,总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份感激,少一份抱怨;

用美好的心灵去看待,总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份勇气,少一份怯懦;

用美好的心灵去看待,总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

请以“用美好的心灵去看待”为话题,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发表见解。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要求:①思想内容健康,有真情实感  ②书写规范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