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魏巍的《我的老师》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0分)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

阅读魏巍的《我的老师》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0分)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

我(乙)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选文中(甲)处应填_____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_____。(2分)

A.糊里糊涂    B.迷迷糊糊    C.模模糊糊    D.稀里糊涂

2.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2分)

3.画直线句“看看那块席子”不能删去,原因是什么?(2分)

4.对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很别扭。

B.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

C.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改用第二人称,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显得更加亲切。

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变换使用,这样更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5.选文中“我才醒了”的“才”和“我才睡熟了”的“才”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才”字饱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B C 2.因为作者非常爱戴、敬佩老师,对老师恋恋不舍。 3.“那块席子”是参照物,自己离开了那块席子,说明“梦中寻师”是真的,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了。 4.C 5.“我才醒了”说明作者当时在睡梦中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是不清醒的,直到他的母亲指出,现在已经放了暑假,他才从睡梦中真正地醒了。“我才睡熟了”是说母亲把作者“拉”回来,又“劝说”了一会,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他只好睡下来,是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睡熟了。两个“才”字饱含着作者热爱蔡老师到了近乎着迷的程度的深厚感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了解词语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此处选出词语符合语境即可。甲处的“迷迷糊糊”是自己睡觉睡迷糊了,而乙处的“模模糊糊”是指话说得不清楚。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这里因为作者爱戴老师,假期又要同老师分别,所以才会觉得假期漫长。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具体解答方法是:(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删去后的意思或内容。(4)删去有何改变,如不符合实际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C中用第二人称“你”,如同直接同老师对话,可以抒发真挚的感情。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1)词的意思或内容。(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我才醒了”说明作者当时在睡梦中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是不清醒的,直到他的母亲指出,现在已经放了暑假,他才从睡梦中真正地醒了。“我才睡熟了”是说母亲把作者“拉”回来,又“劝说”了一会,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他只好睡下来,是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睡熟了。两个“才”字饱含着作者热爱蔡老师到了近乎着迷的程度的深厚感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不亦            )乎           人不知而不           

吾日三           )吾身                   )矩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与友      )行     去后        )至

③相     )而去       下车     )之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① 君:                         ② 尊君:                                

③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3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每格1分,共12分)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②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曲径通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孱院》)

开轩面场圃,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龟虽寿》)

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8分。)

1.阅读冰心的作品《繁星》中的哲理性名句:“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完成以下两题: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仿写句子: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2分)

仿句:                                                           

2.简述《伊索寓言》中农夫和蛇的故事,并点出这个故事的寓意。(4分)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魏巍《我的老师》)

“狡猾”: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叶·母亲》)

“心中的雨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