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12分) 读书之“见” 赵 畅 ①读书的关键,并非在于你能说出多少种意义,而在...

(12分)     

读书之“见”   

①读书的关键,并非在于你能说出多少种意义,而在于你以怎样的姿态去读,你投入了多少,又收获了多少。依我之见,读书须有“见”,亦即每个人读书时,应致力于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与胸怀。否则,读再多的书充其量亦不过是“两脚书柜”而已。

②读书之要,首先在于增长“识见”。“识见”,即知识与见闻。它可以通过口耳相传获得,但主要的途径靠读书。即使在微博、微信、网页、文摘等信息随时随处可见的今天,我们 也不能放弃读书。唯有读书,才能缩短时空,将前人的知识和见闻转换为每个读书人自我的“识见”。但是读书时也应注意,浅显庸俗的所谓的“新潮”书、“畅销”书永远替代不了经典书。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如果读书范围过于狭小,也不能开阔视野、增长“识见”。

③读书得有“主见”。也就是说,读书人不能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将自己禁锢在作者夯筑的知识、情感、思想的围墙里。记得哲人说过:读书时不可存有己见,读书后不可丧失己见。读书,我们先得把作者的思想和意念读懂弄通,进入书的深层邃境,靠近其核心、本质与灵魂,触摸到作者的心灵轮廓。在此基础上,我们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读者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自己的实际反躬自求而不随意迁就,才能有自己的见地。这般读书,也才有意义。

④读书亦须有“灼见”。也就是说对于所读之书要有一种透彻的见解,或者说要有一种独到的见解。比如,对于古书上读到的“开卷有益”,有人提出质疑;如果不加选择、不加思考地“开卷”,就未必有益。像这样在读书时能从新角度提出问题,用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方法解决问题,这不仅利于消化读书的内容,指导自己的实践,更利于培养自我的创造性思维。

⑤读书还得有“预见”。一本书,一篇文章,往往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其中定然包孕了作者的喜怒哀乐,是非好恶。读者不仅要把握作者的倾向,更要透过作者的表达发现由此带来的有益的思想激荡、观念交锋,并预见其作用轨迹。想起乡贤王充,其《论衡》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抨击时代弊端,作为异端邪说其时根本不可能出版。可就在《论衡》成书的150余年后,东汉大知识分子蔡邕读到了《论衡》,从中发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光芒,并预见到其改造和推动社会的力量。成了《论衡》的传播者,二人都青史留名。可见,读书既成就作者、亦同时成就读者乃至成就社会。此为预见之功。

⑥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能动、富于创造性、增“见”长“识”的过程,只有掌握了读书的要诀,我们才能在蜿蜒的溪流中寻找桃源梦境,并在每一转折之间碰逢豁然开朗的意韵,找寻到“宛在水中央”的“伊人”。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阅读选文第②段,简要说说怎样读书才能增长“识见”?(2分)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4.选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读书须有“见”或每个人读书时,应致力于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与胸怀 2.有选择地读书,扩大读书范围。 3.首先提出读书亦须有“灼见”的观点,接着举对“开卷有益”提出质疑的事例论证本段观点,最后总结读书须有“灼见”“的意义。 4.举例论证方法 。举了蔡邕 预见到《论衡》的力量并将其传播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读书得有“预见“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通常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找中心论点的方法:①看题目(题目即论点);②看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③看结尾(归纳全文,篇末揭示中心)④找正文中关于论题,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或找提示性词语(“总之”“所以”等),如果没有原句,则要概括层意,归纳中心论点。要求:一般不用疑问句,不用修辞,正面判断。本文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抓重点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题型,此题给了段落,只要从段落中选择概括即可,选主要去次要进行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议论文内部逻辑层次的能力。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答题格式为:首先举了(引了)…例子(话)从正面证明了…的观点,接着又引了(举了)…的话(例子)从反面证明了…观点,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最后又通过比喻论证,证明了…从而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本题是先提出了本段的论点,然后列举了对“开卷有益”质疑的事例,最后总结。考生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初中阶段考生需要掌握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论证方法的作用: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 说服力。 答题格式: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举…… (概括事例) 证明了…… (观点、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有说服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联系文章的内容,然后套用答题格式解决。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             

    

⑴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⑵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⑶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⑷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⑸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⑹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⑺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⑻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⑼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2分)

十分痛苦                    重拾希望                      十分感激

2.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3.第(6)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4.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⑺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2分)

5.分析结尾划线句“在选文的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分)

6.请结合选文的内容,谈谈你读了本文之后的感受。(4分)

 

查看答案

课外古诗阅读(4分)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 这首诗如用诗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个字是             。(2分)

2.“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查看答案

(16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 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月色入户                      (2)念无与为乐者                    

(3)经宿方至                      (4)人问其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意思。(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3.“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4.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3分)

5.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

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

(1)                          把酒话桑麻

(2)                          娇儿恶卧踏里裂。

(3)                            俶尔远逝。

(4)自经丧乱少睡眠,                           

(5)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过故人庄》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诗句

(7)《浣溪沙》中体现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的诗句

 

查看答案

走进名著(4分)

一次, A 皇宫失火。火势很大,人们使尽了很多办法没有把火控制住,于是请来 B

他见火大水少,运水困难,便想起头天晚上喝了不少酒,正好需要排泄,于是撒了一泡尿浇灭了大火。虽然保证了皇宫,却引起了皇后的反感,而且成为嫉妒他的官员们为他定罪的理由。

本段出自名著《                       》,作者是             

A                   B是                    (人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