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朱自清的《春》,完成后面问题(共16分)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A)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B)。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C)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D)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按课文的内容填写文中的空格(4分)。
A ( ) B( ) C ( ) D( )
2.第一段共①②③④四句话,从人的感觉中的三个角度写春风,请根据提示填表(5分)
角度 | 描写的句子(填序号) | 春风的特征 |
触觉 |
|
|
嗅觉 |
| 带着泥土气息、青草味、花的香 |
听觉 |
|
|
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2分)
4.第二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一句仅仅是写树叶、小草的颜色吗?为什么?(3分)
5.请写出两句描写有关春天的诗句或词(2分)
文言文阅读(10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按要求写诗句。(10分)
(1)《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广阔胸襟的句子是 , , , 。
(2)《〈论语〉十二则》中论述学习和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3)《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 ,______ 。
(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待到重阳日, 。(孟浩然《过故人庄》)
班级准备开展“感受自然”的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两件事。(5分)
1.为这次活动书写一条主题语或宣传语。(2分)
2.在观赏风景时,你的同桌张小明准备把矿泉水瓶扔向池塘,你怎么劝说他?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B.《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一批文人共同编撰。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对下面句子有关修辞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的珍宝之一。(比喻)
B、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他,怎么会不愿意和他亲近呢?(反问)
C、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排比)
D、什么时候,我能在见见我的蔡老师呢?(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