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16分)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⑴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16分)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是在一号坑原址的基础上修建的,总面积16300平方米。它有钢架结构的现代化的展览大厅,长230米,高22米,跨度70米。它始建于1975年,并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展览大厅两侧是文物陈列室及外宾接待室。

当我走进博物馆大厅东端的参观台时,二千余年前的赫赫军容,历历在目。这许许多多“擐甲执戈,顿蹄开辔”的从葬兵马俑,重现着秦始皇陵的守陵部队。真是“陈列六千兵马俑,伍整行严显神奕”。

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0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原来是一座地下坑道的土木结构建筑。可能是项羽火烧秦宫的同时,这木构建筑也被烧tā 陷了,致使大部分兵马俑破残,彩绘也大多脱落。

我参观时,一号兵马俑坑的东端已经揭开,清理出身高1.8米左右的陶武士俑近千件,和真马大小相同的陶马32匹。陶马四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初步推算一号坑可出土陶俑陶马近6000件,排列得有条不紊。其数量之多,形体之大,造型逼真,为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

一号坑的陶俑陶马排列成一个向东的长方形军阵,东端有三列面向东的武士俑,每列70件,共210件,这些只是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步兵与战车相间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这是军阵的主体。左右两侧和西端各有一列面向南、北、西的武士俑,似为侧翼卫队。武士俑有的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整个军队组织严密,队伍整齐,处于整装待发之势,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好像在等待一声令下,就可立即驰聘疆场。

第二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的东面约20米处,面积为一号坑的一半,平面呈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深5米,总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结构与一号坑相同。从试掘中发现里面的陶马陶俑更为丰富多彩,已清理出身高l.8~1.9米武士俑190多件,木质战车11乘,陶马60多匹,各种兵器190多件,估计全坑可出土各类武士俑千多件,战车80多乘,拉车陶马800多匹,骑兵鞍马100多匹。证明这个军阵是由步兵、骑兵、车兵混合组成。所以,它的排列情况也和一号坑不同。前边是由立式和蹲跪式弩兵组成的方阵;右侧是由战车组成的方阵;左侧是骑兵。这种组编方法,在中国兵书上叫作大阵套小阵,大营包小营,阵中有阵,营中有营,互相勾连,有机地结合。组成一个大型军阵。各兵种分开可以独立作战,集合在一起又是一个战斗集体。

第三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西面北侧约25米处,面积较小,约520平方米,呈四字形,门前仅有战车一乘,武士俑68件。武士俑沿周围的墙壁面向内环立,不成作战队形,在通道处又是夹道排列,说明他们的身份是卫士。袁仲一先生分析:根据三号坑所处的位置看,它是统率一、二号兵马俑的指挥机关,即中国古代的所谓“军幕”。如此判断,一、二、三号兵马坑紧密相连有机地结合,构成一个庞大的军阵体系。它位于皇陵东侧,象征着秦始皇生前驻扎在京城外用以保卫京师的宿卫军。它恰好是兵强马壮,内灭六国,北却匈奴,南平百越的强秦的缩影。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及配备的青铜兵器,不但是中国古代军事历史的宝贵实物资料,还是一个雕塑艺术的宝库。一号坑的武士俑,有的肃然挺立,有的凝神沉思,有的神态自若,有的横眉怒目……无数生动形象,反映了远古的秦代的艺术匠师,是有多么深邃的生活知识和高超的艺术修养!这些兵马俑现已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精品,也给世界艺术史增补了光辉的一页。去年有极少数的陶俑陶马运到北欧和联邦德国等国公开展出达一年多之久,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段画线句中引号的作用是引用。          B 段中“tā”的汉字是“榻”。

C 从全文看,本文是按空间顺序来介绍的。      D 段画线句中的错别字是“聘”。  

2.第段中“可能”不宜删去的理由是                                    。(2分)

3.第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4.第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

5.请依据文意缩写成一篇80字以内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简介。(4分)

 

1. B 2.“可能”是表示揣测的意思,如果去掉就非常肯定,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列数字 举例子 具体的数据和内容来说明二号坑内的陶马陶俑的丰富多彩。 4. 排比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号坑的武士俑形态各异,反映了远古的秦代艺术匠师的精湛技艺。 5. 要点: 围绕对象,内容介绍完整,语句流畅。依据学生的文字分项给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总和题型,但根据选项的内容去分析文章就会发现,选项B中的“榻”是一个错别字,正确的应是“塌”。这两个字是形近字,日常学习中根据意思加强记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题型,学生只要按照步骤来做就可以答满分。步骤:首先分析词语的意义,然后分析有这个词语句子表达的意思,接着分析去掉这个词后句子的意思,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文的准确性。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10种,中考涉及的说明方法为: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打比方7种。本篇文章运用比较主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和举例子。列数字的作用是:具体准确的说明了xx事物的特征;举例子的作用是:具体详尽的说明了xx事物的特征。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排比的作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试题分析:简介就是简单明了的介绍,实际上很简单的。本题答题要围绕对象,内容介绍完整,语句流畅。依据学生的文字分项给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6分)

为者常成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而已矣。

【注释】梁丘据:齐国大夫,齐景公的大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吾至死不及夫子矣!          婴非有异于人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分)

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小题3】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梁丘据是个态度诚恳,有自知之明的人。

B.只要用心发挥出才能了,死也无憾。   

C.晏婴是个坦诚、智慧,言行一致的人。    

D.要想成功就要努力去做,永不停止。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6分)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选文出自墨家经典著作《       》,“公输盘”传说是       (人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夫子何命焉为?                               

3.墨子先诱导公输盘说出“          ”,再从“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来论述

的观点。(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4分)

浣溪沙  [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苏词表达了          之情,而晏词表达的是            之情。(2分)

2.下面对两首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都以“浣溪沙”为词牌名      B.都描摹了夏天的景象。

C都写到了“酒”后的感概。      D.都是被贬谪失意之作。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语言”的词义理解得正确的一项是      。(1分)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A 说话    B.符号    C.信息   D.判断

 

查看答案

下列作品中有“桑丘”这个人物的一项是       。(1分)

A.《鲁滨孙漂流记》         B.《格列佛游记》 

C.《汤姆·索亚历险记》     D.《堂吉诃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