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李汉荣的《父亲的鞋子》(有删改),完成文后练习。(14分) ①那年,记得是深...

阅读李汉荣的《父亲的鞋子》(有删改),完成文后练习。(14分)

①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看我们,带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多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②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块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分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多想了。

③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性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④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⑤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

⑥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一个百草园吗?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

⑦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

⑧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⑨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⑩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

⑾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

⑿他清贫的生命,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⒀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题文1】文章写了有关父亲的哪几件事?这些事情分别体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4)

【题文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5)  

(1)第④段加点的“看清了”与“又怎能看清”是否矛盾?为什么?(2)

(2)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题文3】说说第⑩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

【题文4】文章以“父亲的鞋子”为题,有什么用意?(2)

 

1.①年近八十,还劳作不辍,可见父亲的勤苦耐劳; ②不管路途遥远和自己年迈,进城给儿子送大米和面条(1分),看出父亲深爱孩子; ③为没给儿子买房出过力而感到内疚,连掸身上的尘土也要到楼下去,可见父亲的朴实善良(1分)。 2.(1)不矛盾,“我”看清的是当时父亲的白发,不能看清的是父亲一生的劳苦,“怎能看清”以反问句式表达了“我”心的复杂感情,对父亲辛劳一生的心疼与感激。 (2)运用排比手法(1分),一口气如数家珍般地点出“草”的来历,突出了父亲的勤劳,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念与敬爱。 3.总结上文,由赞美“我”的父亲扩展到赞美“一代代清贫的父亲”对大地的贡献,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4. ①“父亲的鞋子”既是文章的重要物象,又是行文的线索,串起了文的叙事、议论和抒情。 ②“父亲的鞋子”抒发了“我”对父亲勤劳一生的感激与赞美。 ③以小见大,寻常的物象背后寄寓了深刻的人生意蕴。 【解析】 1. 试题分析:一扣住“父亲”,二概述事件,三用语简洁。梳理内容可知,第一段叙述一件事,第二段叙述一件事,第三至七段为一部分,第八至最后属一部分,写父亲的离开,引发作者对“留下”的思考。每一部分都有关键词句,尤其是前几段几乎都有中心句。据此即可概述主要事件。并由主要事件分析父亲的形象。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小题(1)从“物质”和“感情”来理解“留下”与“带走”,理解作者对父亲只奉献不索取之精神的感怀。小题(2)确定赏析的角度为修辞角度,然后根据原文的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分析段落的作用。首先要考虑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缺一不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考查文章题目的作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一语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结合文章内容谈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12分)

终不知车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

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固:本来)若是,效而

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顾:理睬)。及寇兵侵

其境,越人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

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线词语的意义。(4分)

①有游者得车于晋楚              ②以为车固若                      

③晋楚之人见笑其拙                寇兵侵其境                  

2.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两处)(2分)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

4.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完成第7题。(6分)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2分)

2)请赏析诗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表达效果。(2分)

3)诗歌描写的景物主要有什么特点?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口语交际(6分)

(1)七(2)班同学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准备编一本自己的文集:《春笋》。科代表把推荐出来的习作进行了编辑、分类,设计了“感受生命”“体会亲情”两个小栏目,请你帮科代表再设计两个栏目。要求:结构要与所给的栏目名称一致,内容不重复。(2分)(2)如果你拿着借书证到图书馆去借阅图书,其步骤是怎样的?请写出来。(2分)

(3)双休日,老师布置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一份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小报。你的同桌王亮同学决定到你家和你一起完成,可是,他妈妈以他贪玩为由,不让他去。王亮请你打电话给他妈妈解释一下,你会对他妈妈说什么?(语言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你对王亮的妈妈说:                                                           (2分)

 

查看答案

名著推荐与阅读(6分)

(1)美国作家                  写的《汤姆 索亚历险记》很受人们的青睐。我们阅读的《“海盗”生活》一文很有生活情趣。它描写了汤姆、乔和                 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生活,充分表现了三个少年在摆脱成人社会的禁锢后,在大自然中享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乐趣。(2)

(2) 汤姆在想当海盗之前,他产生了哪些奇怪的念头?请分条写出来。(至少两点)(2)

(3)《洞中历险》一节中,汤姆在困境面前表现出哪些可贵的品质?(至少两点)(2分)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写背诵的原句(8分)

(1)成功的花,                      !(2)                      ,桑榆非晚。

(3)安不忘危,                         。(4)求剑若此,                     

(5)青山有幸埋忠骨,                           

(6)但愿人长久,                         

(7)《次北固山下》中在景物描写中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