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完成后面问题。(10分) ①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举办了...

阅读《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完成后面问题。(10分)

①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举办了首届“黄金大米品尝大会”。与我们往常见到的白色大米不同,这次供人品尝的却是金灿灿的大米饭。据介绍,这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大米。转基因技术到底是人类的福音还是隐患?人类如何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呢?

②转基因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并且必须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一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③再次,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例如美国栽种一种含有抗虫基因的马铃薯,可使大量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生产成本较之以往有明显降低。阿根廷播种转基因豆种后,大豆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量减少,大豆的产量大幅增加18%。

④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有它的两面性,转基因技术同样不能例外。据报道,有些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致癌或导致某些遗传疾病。

⑤大量的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这种污染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比其他任何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都难以消除。例如:抵抗除莠剂的转基因油菜会使野生芥菜受到传染,从而使野生芥菜对除杂草措施不敏感。

⑥令人不能忽视的现状是,当国外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运动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就其安全问题已经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国的大多数消费者尚没有明白过来“转基因”为何物。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和认识转基因食品,不仅仅是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发展。  (选自中国科普网,有删改)

1.文章谈的是转基因技术,为什么第①段从首届“黄金大米品尝大会”说起?(2分)

2.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⑴第③段中划线句子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美国栽种的这种具有抗虫基因的马铃薯确实能抗虫害。(2分)

⑵第④段中加点的“可能”这个词,说明转基因食品是有毒的,“可能”这个词是可以去掉的。(2分)

3.请分别概括出文中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4分)

 

1.用这个事例,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 2.⑴这个句子不仅使用了举例子,还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转基因作物具有抗虫害、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⑵不能去掉。“可能”一词表明未经科学证实的不确定性,如果去掉就变成肯定语气,与事实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利:1.大大缩短了传统育种所耗费的时间。2.可培育出具有各种优点的作物新品种。(2分)弊:1.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2.可能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说明文的开篇一般有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的作用,学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用这个事例,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在说明文中,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表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如“大约”“左右”“可能”“估计”等。这些词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要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从具体文中具体语句中选用词语或组织句子。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本文说明对象“利”“蔽”两方面特征即可。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共14分)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②,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陈条③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④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⑤,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注释】①殍殣(piǎo jǐn):饿死的人。②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③条:分列项目、条目。④仰:依赖、依靠。⑤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为术甚:                         役千夫:                                       

此为大:                         已恤饥:                                        

(2)选出与“惠贫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为师矣        B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扶苏数谏故      D醒能述文者

2.用/标出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2)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4.对于范仲淹的后两种赈灾方法,有官员上奏弹劾,加以反对。你认为范仲淹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请结合选文谈一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雷震的《村晚》,回答后面问题。(6分)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1.直接描写乡野黄昏景物的诗句是                       。(1分)

2.诗中的 “横”字富有表现力,请作赏析。(3分)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查看答案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8分)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这是唐朝的祖咏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

1.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请你用在“气象物候”中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①为什么“惟其阴,才有余雪浮云端”。②又为何“雪霁之后,暮寒骤增”?(6分)

2.后来,秦岭终南山成功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请你为终南山拟一则宣传广告语(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利立普特国至高无上的皇帝,举世拥戴、畏惧,领土广被五千布拉斯特洛格(周围约十二英里),边境直达地球四极。身高超过人类的万王之王。脚踏地心,头顶太阳。头一点,全球君王双膝颤。”

⑴选文作者是       (国家)的               (人名)。(2分)

⑵上面这段文字描述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2分)

⑶你觉得这样的描述具有哪些讽刺意义?(2分)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⑤~⑥每题2分)

  ①盛名之下,           。         ②根之茂者其实遂,              

  ③蒹葭凄凄,            。        ④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⑤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并怡然   自乐。

  ⑥在默写古诗词名句时,有时同学不能正确区别“雁”与“燕”的含义而出现误写。其实,这两种形象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 “雁”常与思乡有关,如        

              ; “燕”常与报春有关,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