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 ,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 长征》) (...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                       ,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  长征》)

(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                     ,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5)《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                     

                     

(6)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                     。(陆定一《老山界》)

 

(1)五岭逶迤腾细浪(2)天涯若比邻(3)僵卧孤村不自哀(4)浑欲不胜簪(5)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6)略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文名句的背诵与填写能力。直接填写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诵读能力。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学生填写时应重点突破“逶迤”“簪”等这些重点字词的书写。还要注意“《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等命题理解点。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江洲中学电视台拟拍摄《话说长城》的电视片,请结合“长城”专题的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该电视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战争”“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已经定好的标题,从其他四个角度中另选一个写出小标题。(2分)

示例:建筑——巧夺天工

仿写:           ——           

2.《巧夺天工》一集,打算设计一场辩论。辩题为“如果长城某一段倒塌了,是在原址上重建还是原样封存为废墟”。正方陈述:“我方认为,应该在原址上重建。重建是对长城的保护,历史上这样的重建就有过多次;不然,我们今天只能从书籍中观贯长城全貌了。” 请你从反方的角度,写一段辩论词。(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3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至爱亲情,血浓于水。慈爱、恩爱、关爱、孝悌,

shèntòu               在浓浓的亲情之中。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yùnhán

              着和暖的春晖;人琴俱亡,展出了兄弟的手足之情;优厚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 A     (情愫/情义)……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wèijiè          和社会的细胞。我爱我家,我爱亲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横线上。(1分) A处的词语是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正确语句工整地抄写在下面。(2分)

4.江洲中学拟举行“我爱我家,我爱亲人”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感恩节来临之际,初二(1)班拟召开“感恩父母养育之恩”主题班会,请你拟写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2分)

(2)班会课上,有一位同学说:“父母给了我生命,他们是对我有恩,等他们老了我也会赡养他们,但是现在我又能做什么呢?”此时你会说:“                                        

                                                                     。”(2分)

 

查看答案

以“打开一扇窗”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⑵不少于600 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地名。

⑶书写工整规范。(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一文,完成后面问题。(20分)

⑴二战期间,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关着一个年轻的小提琴爱好者沙尼克,他被关进集中营已有两年了。两年中,他从未停止“拉”小提琴,虽然没有琴,也没有琴弓。在集中营枯燥乏味而又时刻被死亡窒息的漫长日子里,白天,沙尼克做苦工,到了晚上,等其他的囚犯都睡下了,他将腿从床边垂下来,抬起下巴,双手摆出拉琴的姿势,开始“演奏”舒曼、勃拉姆斯和莫扎特的乐曲。

⑵黑暗中,沙尼克可以“听见”欢快的音符在他周围的空气里跳动……

⑶这天深夜,沙尼克正在忘我地练琴,一群新来的囚犯被关进了他所在的囚室。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一名叫马斯特的囚犯把目光投向沙尼克,从他的眼神里,沙尼克得到了这样的信息:你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动听。是的,沙尼克可以肯定,他从马斯特那里得来的就是这个信息,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却又真的发生了。后来,沙尼克向新来的囚犯打听到,马斯特是一位造诣颇深的犹太籍小提琴演奏家。

⑷沙尼克兴奋不已,多少个日子以来,没有人能够听到他演奏的乐曲,没有人能够与他产生共鸣。如今,马斯特来了,他的知音来了,这是上帝连给他的礼物,第二天晚上熄灯后,沙尼克坐在床边轻声呼唤:马斯特……

⑸没有回音。

⑹沙尼克只好放弃了找马斯特交谈的念头。他坐在床边,伸手抬臂,又开始如痴如醉地“演奏”小提琴。他用想象中的琴弓拉了舒曼的一段悠长而跌宕的慢板,接着又突然变成勃拉姆斯的一段快速的回旋曲。他闭上眼睛欣赏着,感受着……当沙尼克睁开眼睛,他已经演奏完了莫扎特的一个短而急促的乐章。突然,沙尼克的手臂停下来了,他发现马斯特正侧卧在床铺上,面向他,闭着双眼,手指随着冥冥之中沙尼克的音乐在床板上轻轻叩着节拍。发觉沙尼克的“演奏”突然停止,马斯特睁开了眼睛,对正看着自己的沙尼克竖起了大拇指。

⑺第三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坐在各自的床沿边,两手悬空,一起拉起了科莱利的乐章。他们拉出的音符如同交错在一起的两根玫瑰藤蔓,在结尾的一个音符上盛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他们一直拉着这个音符,可能比科莱利期望的要长一些;沙尼克和小提琴家都不愿意结束今晚的二重奏。

⑻以后的每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都会一齐演奏科莱利的这段乐章,他们陶醉于美妙的音乐中,闭起眼睛享受着他们的二重奏;音乐让他们忘记了这是在纳粹集中营里。

⑼一天晚上.一群纳粹士兵冲进了沙尼克的囚室。凡是被他们念到号码的囚犯,生命都将走到尽头。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充斥着整间囚室。

⑽当最后一个号码念完,坐在床沿的沙尼克突然紧张起来。他记得,最后一个念出的号码正是马斯特的号码!果然,马斯特正慢慢地爬下床。天啊!沙尼克的喉头里发出一丝呻吟,这难得的知音,这上帝赐给我的礼物今晚就要消失了吗?

⑾突然,沙尼克飞快地滑下床铺,站到了还未下床的马斯特身边,伸出双手做了一个拉小捉琴的动作。“留下吧,”沙尼克轻声对马斯特说,“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⑿马斯特睁大眼睛,摇摇头,正要说什么,沙尼克已经走到了纳粹士兵的面前,缓缓地走出了囚室,走进了黑夜……

⒀不久,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小提琴家马斯特幸存了下来。

⒁和平的日子里,马斯特在世界各地举办了无数场音乐会,场场爆满。他的琴声震撼着人们的灵魂,他用琴弦上跳荡的音符讲述着希望、爱和春天,讲述着孩子,讲述着和睦的家庭,讲述着这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

⒂马斯特的每一场音乐会都保留着一个特殊的节目:在骤然昏暗下来的舞台灯光里,他轻轻放下手里的小提琴,慢慢闭上双眼,两臂悬空,激情地“演奏”那段早已渗入他灵魂的科莱利的乐章。那个声音又在他的耳边回响:“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1.阅读选文后,在下面方框中补全故事情节。(4分)

a

起初两年

沙尼克在集中营里用“拉琴”排遣苦闷。

b

马斯特来了以后

沙尼克偶遇小提琴家马斯特,二人成为知音。

c

纳粹士兵报完囚犯号码后

 

d

解放后

 

2.请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题。(6分)

(1)第⑺段中的划线句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他们拉出的音符如同交错在一起的两根玫瑰藤蔓,在结尾的一个音符上盛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2)联系上下文,说说⒂段中“特殊的节目”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沙尼克的形象。(4分)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他(韩麦尔先生)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都德《最后一课》)

本文最后一段与链接材料都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并分别说说两位作者用这样的方法刻画人物的意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0分)

莫言被幸福烦恼并非矫揉造作

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遭遇到了幸福的烦恼。被各大媒体采访,被央视记者追问“你幸福吗”,被陈光标隔空喊话要赠与豪宅等,莫言烦恼强势袭来,因疲于采访无奈下宣称不再接待任何人。

莫言称遭遇幸福烦恼,并非其在矫揉造作。当记者追问“你幸福吗”时,莫言回答“我不知道”,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真相”。幸福是什么?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难有标准答案。获大奖后遭遇烦恼被“骚扰”,莫言既幸福又不幸福,是真实而又真诚的反应。

幸福,是个心理过程,幸福,和钱有关,但幸福感,花钱买不来。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列为五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在我看来,幸福感则是渗透各层面的综合需求,虽与财富紧密相关,但各层面的幸福更需要有效感知。如,鹿特丹的社会学家研究就认为,冰岛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在烈日下不得不工作的痛苦。伦敦经济学家则认为,孟加拉人最幸福,因为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永远达不到高度“饱和值”,他们对未来永远充满憧憬,穷但快乐着。再如,闻信莫言想用诺奖在北京买房后,陈光标欲豪爽掷豪宅,试图让莫言幸福,而莫言却并不感觉幸福,反而坚守做人原则表示,无功不受禄,回绝好意。如此的回合,张弛有力更彰显出不同的幸福理念。

你幸福吗?其实答案也简单---舒服了就幸福,不爽了就不幸福。经济学上的幸福指数告诉我们,幸福=可感知幸福/欲望。欲望越大,幸福指数则越低。一个人的幸福感,很多时候就在于自己如何去想。因此,调节幸福的心理感受,至关重要----追求名利、拼命赚钱,或是一种幸福;工作向上看、生活向下看,也是一种幸福。能在相同条件相同境遇下,活得更开心一些,多想想已拥有的,少觊觎难以得到的,就会快乐幸福很多。

对莫言来说,让他开开心心写作,或许远比让其面对镜头回答“你幸福吗”的提问,快乐得多,也幸福得多。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划线句中冰岛人和孟加拉人的例子是否可以删掉一个?为什么?(3分)

3.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本文的论证过程。(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