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赞”是社交网络中的一种符号,“点赞”引申为对某个...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赞”是社交网络中的一种符号,“点赞”引申为对某个内容(比如一条帖子、一篇文章或一条微博等)表示赞同、喜爱。“点赞”是一种态度和行为,能传达清晰而温暖的支持,体现着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和扶持。

请以《为你点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全文不少于600字;(4)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例文 为你点赞 看到这一幕幕,我真想为你点赞! 在我们班的教室里,有一位同学,他的腿被汽车压过,粉碎性骨折,上了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石膏。但他并不为此伤心,见到他时看到的都是笑容,他,就是蒋雨建。虽然已经旷了几个星期的课,但他不气馁,利用午休时间让同学替他补课,晚上认真复习,补全旷下的作业……看到这一幕,我想对蒋雨建说:“为你点赞!” 他,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知道了蒋雨建的事,淘气的他不再玩耍,天天守在蒋雨建的身边,要上厕所,就背他去;要上音乐课,就扶他走;要回家,就早早把轮椅推出,慢慢地推他回家……他,叫刘泽宇。看到这一幕,我想对刘泽宇说:“为你点赞!” 她,文质彬彬。是班长,也是大队委员。在教室里,管理同学,细心为同学辅导作业。在大队部,任劳任怨,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任务。她,是黄子熠。看到这一幕,我想对她说:“为你点赞!” 他,又高又瘦。在医院,冷静镇定,不止一次为病人献出了自己的殷殷鲜血,从不留名。他,叫吴正微。看到这一幕,我想对他说:“为你点赞!” 一个人不一定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力所能及地献出自己的爱心,那就值得被点赞。 【解析】 试题分析:“为你点赞”是一篇命题作文。从写作内容来说,只要是关于美好的积极的都可以去歌颂;从表现手法来说,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都可以使用,更可以综合运用。当然,要写出与众不同的一类文,必须或在立意、或在选材、或在谋篇,或在语言等方面显示出自己的特色来。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22分)

故乡的芦苇

离开故乡许多年,最让我魂牵梦绕的是一片青青的芦苇。

那一片芦苇在村子的西面,因此我们的村子叫“西苇子”。小小的山村风景非常优美,它背靠一座巍峨的大山,怀抱一轮圆月似的清泉。冬天,大山像一面巨大的屏风,将凛冽的寒风挡在大山之外,即便雪花飘飘,村里也不会寒气逼人;春暖花开的季节,大山就成为一个绿色的摇篮,葱茏的绿意就从那里流淌出来,将小山村濡染得眉清目秀,清爽可人。最妙的是村子西面那个冬夏长流的泉子。方圆几十米,聚起一碧幽幽的泉水,像一块玲珑的翡翠,晶莹在村里人的心头。泉子像一轮圆圆的月,只是在西侧留下一个小小的缺口,似乎被嘴馋的孩子咬掉了一块。清澈的泉水就日夜不息地从那里流出,流向更远的地方,滋养了一片青青芦苇。

到了夏天,青青芦苇长起来,就在大山的怀抱,抒写出一片蒹葭苍苍。那一片青青芦苇牵着我眷恋的目光,藏着我儿时的梦。那青青的芦苇就是山里健壮的孩子,在温暖的阳光里疯长着,眼看盛夏刚至,便已茂密而幽深。远远望去,像是一朵墨绿的云,贴在村子的额头上。这片青青芦苇不但为村子增添了幽幽绿意,也是一个天然的避暑胜地。每当酷暑难耐的时候,村里的孩子们就钻进茂密的苇丛,玩起八路捉鬼子的游戏。无论天气如何炎热,苇丛里永远是凉爽而迷人。到了白露为霜的季节,芦苇吐出长长的芦花,在微风中起伏,如千里春潮起,万顷银浪来。夕阳下,橘红的霞光在芦花上舞蹈,朦胧出一片迷离的韵致。而不知从何处传来悠悠的笛声,叫人平添了几分惆怅。

鸟儿被这景色所吸引,从大山的外面翩翩飞来,在这里筑巢生蛋,繁衍后代。很多时候,那些精致的鸟蛋成了孩子们的美味佳肴。而老人们则更关心什么时候把那长长的苇叶收回,留待明年包一锅飘香的粽子。

对于故乡的思念,就像窖藏的老酒,岁月越悠长,味道越浓厚。这一年,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候,终于被强烈的乡情所牵引,驱车回到久别的故乡。

望见了那座苍翠的大山,望见了那片青青的芦苇,望见始终缭绕在心头的炊烟,望见了那扇熟悉的大门。脚步软了,心儿暖了,“近乡情更怯”,我终于见到了久违的故乡。

月是故乡明,今夜月不圆,月色却分外皎洁。把小小山村映照得清幽剔透。本想踏月去村头那片青青的芦苇地,寻访童年的梦境。推开门,却见一院盈盈月光,映照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在月光下包粽子。

她背对着我,坐在一个小方凳上,她的身畔有序地摆放着几个大小不等的盆。那个大一点的盆里盛着洁白的江米,盈盈的一盆泉水泛着明亮的月光,天上那月亮好像就是从这盆里生出的。大盆的两侧,一盆里整齐地摆放着长长的苇叶,不用问,那一定是来自村边的芦苇地;另一个小盆装满了红枣,那一颗颗用泉水浸泡的枣,圆圆的,红红的,多像一颗颗圆润而鲜活的心啊。

母亲低着头,专注地包着粽子。她先从盆里拿出两叶苇叶,叠好,拢起。然后又伸出一只手捞出一把江米,放入拢起的苇叶里,再挑出一颗红红的大枣,塞在江米中,双手三下两下就包成一个三角形的粽子。最后又拿起一根细细的马莲,一手抓住已经包好的粽子,一手将马莲紧紧缠绕在粽子上,一圈,两圈,用一根细细的马莲把对儿女的牵挂,对儿女思念紧紧地缠绕在那个小小的粽子上。包好缠完,她似乎很满意,把包好的粽子放在明亮的月光下端详了一会,轻轻放在另一个盆子里。

不一会儿的功夫,江米少了,枣儿少了,粽子装了满满一盆。母亲抬起头,用手理一理有些纷乱的白发,一边用手捶一捶有些酸痛的腰,一边端详着那满满一盆粽子,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我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我在虔诚地拜读一幅温馨的画,我在默默地瞻仰一个感人的镜头。A我没有动,只是站在那里静静观看,我要用泪水将这朴素的底片好好冲洗,永远刻印在我的心底。我要用心牢牢地封印、存档,让这温馨而动人的一页永不褪色。

我的白发亲娘啊,你哪里是在包粽子,那粽子里包的哪里是一粒粒江米,那是天地都难以盛得下的深情。那不是一颗颗红枣,那就是你那不肯衰老的心。你知道我明天一早就赶回城里,你就在皎洁的月色里为我包起了粽子。你是将人间最为美好的情感包进粽子里,叫儿女们慢慢品尝;你是在叫我们知道,天地有疆,母爱无边,时光易逝,亲情不变。泪光中,看着披一身洁白月光的母亲,看着母亲那俯仰有致的动作,看着母亲被时光漂白的头发,看着母亲那已经有些佝偻的身躯,我想起了孟郊的那首《游子吟》,想起了那句“儿行千里母担忧”……

我终于明白了,我何以对故乡那片芦苇念念不忘,因为那片青青芦苇的边上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个小山村里住着我的白发高堂。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故乡的芦苇”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2.文章第②段对故乡小山村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第⑨段的内容。并分析本段主要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4.仔细阅读文章第11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划线句的。(4分)

5.阅读邹韬奋《我的母亲》的最后一节,结合文章的最后一小节,探究这两小节的异同点。(可以从表达的感情、表达方式等方面来探究)(6分)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庭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邹韬奋《我的母亲》)

相同点:                                                                      

相异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7分)

花儿要开了

蓝月

那株花在窗台上。离他大约有3米的距离。他靠在床头只要平视就能看见它。此时有一只小鸟停在窗台,朝里面探头探脑地张望。

没多久,小鸟还是飞走了。墙上的时钟“滴答滴答”,他仿佛看见时间正飞快地跑向他生命的尽头。他不是特别害怕,只是有点无聊。姐姐上学了,爸爸上班了,家里只剩下他和那株花。 

那是一株月季。姐姐路过花木市场时发现了它。它被人遗弃了,姐姐捡回来种在一个白色的瓷盆里,细心地填土浇水。花儿枯黄萎靡,他觉得像极了他现在的样子。姐姐说:“不怕,这株花一定会活得好好的,就像弟弟你一样。” 

经过姐姐的侍弄,花儿真的返青了,一天比一天有精神。他很开心,他问姐姐:“这株月季会开花吗?”姐姐很有信心地点点头,说:“当然。”

风从窗子里吹进来,花儿轻轻晃动。在一个枝丫间似乎鼓出了一个小小的绿色的花苞。他为他的发现而激动,他很想走过去,为它浇浇水,或者抚摸它一下。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现在他连坐着都很费劲,只能半躺着。忽然,他看见有一片叶子出现了锯齿状。“有虫子!”他发出一声惊呼。是虫子,一条绿色的长着小绒毛的虫子,它正快速地噬咬着花的叶子。他仿佛看到花皱起了眉头,发出细微的呻吟。他把书敲击出很响的声音,企图把虫子吓跑。显然没用,虫子根本无动于衷,继续贪婪的啃噬。情急之中,他竟然扶着椅子站立起来,并用手搬动椅子,一点一点移过去…… 

窗户前有一张桌子,是他和姐姐写字用的。快够着了,他伸出手……失去了手的支撑,身子在顷刻间倾斜,椅子重重地砸在他胸口…… 

他醒来时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医生护士不停地忙碌着,父亲和姐姐眼里含着泪水。他故作轻松地笑笑,说:“我真没用。”姐姐搂住他,眼泪就像两汪清泉不住地往外涌。她说:“好弟弟,你是最棒的,你一定会好起来。”是的,他很棒。他的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他短跑比赛得了第一名。可是这都过去了,留给他的是美好的也是沉痛的回忆。 

这一切的转变只是因为他摔了一跤。让他摔跤的罪魁祸首是一颗小石子。那颗小石子小得不能再小。他可以轻松地一脚把它踢上天,或者捡起来准确地砸中操场外面那颗大树上的鸟巢。所以当时他一点也没有担心,只要屈腿撑地,就可以直接从地上蹦起来。他真的这样做了,可是这次没有成功,他的腿像两团棉花。他想也许腿有点痉挛,他用手捏了几下,重新屈腿撑地……一次、二次、三次…… 

他愤怒了,使劲捶打,他感觉到了痛,只是痛,痛证明这一切都是真的。他开始害怕,他的泪水涌出来。教室近在咫尺,现在他只能用目光接近。老师打电话叫来了父亲。父亲赶紧送他上医院。 

“突发性重症肌无力。”医生皱起了眉头。父亲说:“啥?是不是腿抽筋?” 

“不是。这是一种疾病。肌肉失去运动能力,直至肌肉萎缩,完全瘫痪。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无疑是个晴天霹雳……是啊,他只有十岁,十岁的他再也不能站起来。 

他虚弱地闭上眼睛,又慢慢睁开,一滴泪从眼角滑落。他说:“姐姐,那株花上有一条虫子。”姐姐说:“没事,我一会就捉了它。”他说;“你马上去。”姐姐说:“好,我马上去。”他说:“姐姐,那株花长出花苞了……你把花儿搬过来好吗?我想看它开花。”他的眼神充满期待。姐姐连连点头,说:“好。你等着,你一定会看见花开的。” 

姐姐是跑着回家的。花儿枝丫间果然有个花苞,顶端红艳艳的,很快就会绽放。弟弟说的虫子早已不知去向。姐姐抱着花拼命往医院跑,一边跑一边喊:“弟弟,花儿要开了。”

(选自《郑州日报》,有删改)

1.本文在记叙过程中有两条线索并行,请提取出这两条线索。(2分)

2.“是虫子,一条绿色的长着小绒毛的虫子,它正快速地噬咬着花的叶子。他仿佛看到花皱起了眉头,发出细微的呻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3.文章第8—11段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4.结合文意,说说题目“花儿要开了”的双重含义。(4分)

5.小说中的“他”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问题(19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节选自钟惺《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

(2)然必至草堂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潭中鱼百许头(             (2)乃记之而       

(3)浣花溪委也(               (4)西折纤秀长曲(     

3.翻译下列句子。(5分)

(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甲、乙两文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例说明。(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6分)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陂(bēi):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边小洲。。②这首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人原先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所呈现的画面。(2分)

2.“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                       ,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  长征》)

(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                     ,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5)《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                     

                     

(6)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                     。(陆定一《老山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