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 分) A.“你到哪里去了,你...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 分)

A“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问。

B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D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 【解析】 试题分析:标点符号是考试经常爱考的一个知识点。B项是选择问句,所以中间的问号应改为逗号;C项中的说话人在中间应用逗号,所以应将“他说道:”改为“他说道,”;D项中“史记”是著作,应用书名号,改为“《史记》”。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用规范的正楷字抄写在田字格内。(4 分)

金秋十月,济川中学装扮一新,呈现出花团锦cù的美丽景象。“文化决定品位”“态度决定高度”“过程决定结果”,juān刻在文化长廊顶部的lì志名言,使整个校园洋yì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查看答案

请以“你辛苦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书写工整规范。(4分)

 

查看答案

阅读含辛的《守在窗口的父母》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2分)

我匆匆赶到家,客厅里空无一人。我又跑到卧室,才发现他们跪在凳子上,像孩子一样把头伸出窗外东张西望。

我赶紧喊了一声:“爹,娘,你们干吗呢?”

爹扭过脸看到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哦,你回来了。天晚了,看你还没有回来,我们就在这里看看。你看,你娘还在那里看呢。”他像推卸责任一样,赶紧把目标转向我娘。

娘的耳朵基本上听不见任何声音,所有的交流都靠手势,就像哑语。我上前拉了拉娘的手。娘回过头看到我,也笑了:“看了半天,咋没看到你呢?”

我说:“我骑摩托车,戴着头盔,跑得快呀。”不知她听到没有,她舒了一口气,把身子抽回来,又一点点挪下凳子,搀着爹,一步步挪回客厅。我跟着他们走回客厅,把电视机打开,眼里竟有一种酸涩的感觉。

这是我参加工作16年来,第一次将父母接到身边住。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房子,后来有了孩子没地方住,再后来是他们年龄大了不愿意动。现在,在我的极力劝说下,他们终于勉强答应住半个月。

来到城里之后,他们极不习惯。房间本来就小,忽然增加两个人,空间就更显逼仄。我们紧张,他们更拘束,手脚都不知道该怎样放。除了睡觉,只能在客厅里看电视。

爹已经“返老还童”,基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不能怪他。他今年已经81岁了,脑栓塞几乎使他偏瘫,而脊椎关节错位,又使他的腰不得不弯下来,走路已经像婴孩一样,步履蹒跚,一摇三晃了。

娘的听力不好,但眼睛和手脚尚好,就想帮我们干点儿家务活。可做饭用的是液化气、电磁炉、微波炉,洗衣服是洗衣机,她在农村积攒了大半个世纪的经验,在这里几乎百无一用。我们还一遍遍地告诫他们:不要乱动电,不要乱动气,不要随便出门。于是,他们被“囚禁”在56平方米的小屋里。

干坐着的滋味不好受。爹还好说,他白天看书,晚上看电视,还能抽烟。娘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于是就拖地,择菜,做些不需要丝毫技术含量的活儿,地拖了一遍又一遍,菜洗了一次又一次。可娘已经78岁了,眼神不济。地拖了,总不净;菜择了,总有泥。私下里,老婆对我说:“别让娘干了吧。她干了,我还要再干一次。”我说:“你不让她干,她会憋出病的。”

于是,娘就津津有味地干,老婆就不厌其烦地返工。

一个星期天下午,太阳很好。我们陪爹娘在楼下的草地上晒太阳。一会儿,朋友有事找我们。临走时,我告诉爹娘:“一会儿你们就自己回去,楼上楼下也不远。”朋友的事情忙完时已近傍晚,回去一看,爹娘竟还没有回来。我赶忙下楼找。

刚到楼下,就看到娘搀着爹在另外一个单元楼道口上下打量,四处张望。我赶快迎上去说:“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去啊?”

啊……啊……我们找不到咱家的楼道了。”爹有点儿害羞地说。

我说是那个楼洞吧,你非说是这个。”娘还在一边添油加醋地羞他。

爹并不生气,只是“嘿嘿”笑着,一步三摇地跟着我挪上了楼。

此后,他们就再也不下楼了。

有一天上班时,路边楼下,我无意间抬头看了一眼,忽然就看到了爹娘。他们挤在靠路的窗口,正朝我挥手。我朝他们挥一下,他们再朝我挥一下,如此重复了好几次。下班回来,我有意识地抬头看了看那个窗口,果然看到他们在探着头,朝我下班回来的方向张望。看到我时,他们又开始兴奋地朝我挥手。

从此,站在窗口的父母,就成了这栋楼的一道风景,两个老人像一对老鸟一样偎在一起,朝楼下的我不停地挥着手。那温情的目光和挥手的姿势似一张网,将他们的孩子包裹在浓浓的牵挂中。

1. 文中饱含深情地写了爹娘和自己住在一起发生的几件事。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另外

两件事。(2分)

                                                                        

爹娘来到城里居住极不习惯,被“囚禁”在屋里。

                                                                        

爹娘在楼下晒太阳,竟找不到自家的楼道。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段中写道“(我)眼里竟有一种酸涩的感觉”,表现了儿子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自

己的父母,有些愧疚。

B 段中“于是,娘就津津有味地干,老婆就不厌其烦地返工”中“津津有味”写

出娘对自己能为儿子做家务感到内心的满足。

C 段中“此后,他们就再也不下楼了”,其原因是父母为了不让儿子担心。

D 文章通过朴实的生活小事的叙述,写出了年迈体弱的父母对儿子的浓浓牵挂与关爱。

3.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4分)

请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我们还一遍遍地告诫他们:不要乱动电,不要乱动气,不要随便出门。

 

   文章最后说“站在窗口的父母,就成了这栋楼的一道风景”,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2分)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4分)

       【链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

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

       本文第段和上面的链接材料都描写了父亲的动作,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各自有

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李君印的《揭开害羞之谜》一文,完成后面的题。(8分)

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于社会交往中时,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研究表明,大概有10%的幼儿“生来害羞”。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地谨慎和缄默。

人们一般认为,害羞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造成的。但是科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因测试,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

为了寻找害羞的原因,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小学生,让小学生们先回答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之后,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画,上面画的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要求小学生识别这些脸。结果显示,害羞程度高的小学生,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

当研究者用脑电图扫描的方式记录小学生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发现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跃。所以,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做出相应的反馈;而那些害羞的孩子不懂得他人的面部表情,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就会变得很警惕,表现出来的就是害羞。

害羞孩子的大脑是如何被塑造成这样的呢?心理学家接着收集了这些小学生们的唾液样本,对其进行DNA分析,结果发现,害羞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使得他们大脑内5-羟色胺浓度过低,导致他们交往不畅,最终产生一系列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比如焦虑,惊恐,最严重的就是抑郁情绪,而这样的人通常比较害羞。因此,由于基因的差别,有些人生来就害羞。

心理学家曾对一批有羞怯性格倾向的2岁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最初具有羞怯倾向的人,虽然有2/3的人长大后仍是这种性格,但仍有1/3的人通过努力克服了这种害羞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也就是说,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依靠后天的努力,是能改变羞怯性格的。

人们通常认为,害羞会影响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害羞者更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但是心理学家发现,害羞的小孩,更能强烈地体验积极的情绪,比如成就感,这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另外,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同时,他们涉及暴力犯罪或团伙犯罪的几率也更低。

(有删改)

1. 请根据文中探究害羞原因的过程,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大脑扫描:掌管人情世故的大脑皮层活动较弱,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活跃

                          →警惕→害羞

基因分析:基因差异→                          →焦虑、惊恐、抑郁→害羞

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3.段中加点的“相对”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14分)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王晏:南朝齐尚书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亲戚:泛指内外亲属。坐:因事入罪。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胤之母周氏    (          )     闻者咸叹之(          )

蔬菜有味亦吐之(          )     是王家所得(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亲不党

A 臣请缚一人过王行(《晏子使楚》)     B 子敬先亡(《人琴俱亡》)

C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D 识之(《〈论语〉八则》)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2分)

译文: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2分)

译文:                                                                  

5.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