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傅天佑的《孩子与老人》 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2 分) ①成长的路上,我们...

阅读傅天佑的《孩子与老人》 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2 分)

    成长的路上,我们收获了经验,丢失了梦想。

    因为一只兔子,老人与孩子吵了起来。

    孩子是在草丛里发现那只的。那只灰色的兔子半藏在草丛中,孩子想抓住它的耳朵,却发现它不知被谁下的夹子给夹住了,被夹断了的右腿仅有一丝皮毛连着,一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望着孩子,看得出,它已经被夹了好几天了

    孩子想扳开夹子,却发现自己的力气实在是太小了。于是,他便向一旁的爷爷求助。爷爷说:“就算放了这只兔子,它也活不下去的。”爷爷的眼扫了扫兔子。

    孩子急了,说道:“你凭什么说它活不了呢?如果不救,它只有一种结局,但如果我们救了它,它就有活下去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很小,”爷爷意味深长地说,“它在野外已经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如果伤口感染的话,它就必死无疑了。”

    孩子彻底生气了,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为这只兔子辩护了,而是为这个抽象的、幼稚的世界辩护。他涨红了脸说:“怎么能用可能性来衡量一件事呢?没有人能完全地预知未来!”

    爷爷诧异地望着孩子,一会儿他笑道:“没有什么不对,你现在还小,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就会知道的。”

    孩子突然发现,自己的认真在爷爷的面前是多么可笑,在年龄和经验面前,他无力回击。

    这些有“经验”的人,总是在善意地提醒年轻人他们也曾年轻过,也曾是那个满怀希望的孩子。如今,他们把总结出的经验摆在年轻人、孩子面前,就像教辅书一样,让人们失去了猜测和演算答案的乐趣。

    我们在青春年少时,凭着单纯的意志,见山见水,后来我们掉入红尘的大海,知道:生活不再是那么简单!于是,见山不再是山,见水不再是水。

    做自己吧!回到质朴、真切、天然的自己。你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你只在乎自己的纯心。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爷爷终于架不住孩子的请求,将兔子放了。孩子看见兔子一蹦一跳地消失在草丛里不见了。他得意地说道:“谁说它不能活的!”转过头却发现爷爷不耐烦地向家走去了……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段中对的“经验”的评价,多少带有对成人强加“经验”给孩子的不满。

B文章在对待兔子的处理态度上,老少两代人的看法迥异,碰撞出了火花。

C爷爷最终对孙子妥协,是因为自知理亏。

D最后兔子“一蹦一跳地消失在草丛里”,说明它还有生存的希望。

2.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4分)

(1) 请简要分析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2分)

 

(2) 如何理解第段中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2分)

 

3. 同样是老人,同样是对待动物,本文和《安恩和奶牛》中的老人态度却大不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两位老人的形象。(4分)

 

 

1.面对一只被夹住的兔子,祖孙俩因为“放”与“不放”发生争执,最终爷爷屈从孙子,放了兔子。 2.C 3.(1)内容上:写出兔子被夹的惨状,引起孙子的同情,孙子试图挽救却不能。(1分)引出下文祖孙“放”与“不放”兔子的争执。(1分) 结构上: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祖孙俩争执做铺垫。(1分) (2)这里的“见”是指直觉观察,“山”和“水”代表物质世界的所有万事万物(1分)。借指少年们对世界的认知,必须经过这样一个直观感知世界的阶段(1分)。 4.文中的“爷爷”:固执,保守,凭着经验,自以为是,缺少对动物的关爱之心(0.5分);但疼爱孙子,重视亲情(0.5分)。如,面对奄奄一息的兔子,认为救了还是死,一直不肯施以援手(0.5分);但禁不起孙子央求,勉强放了(0.5分)。 安恩:善良、慈爱、淳朴(1分)。如:安恩带奶牛到集市散步却不愿卖掉它,可见安恩将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重视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述主要内容要有人物、事情、结果。故事围绕一只受伤的兔子展开,引发了祖孙俩的一场舌战,最后,爷爷依从孙子,放了兔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爷爷最终对孙子妥协,并不是因为自知理亏,由结尾语句“爷爷不耐烦地向家走去了……”可以看出,故C项不正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文中第三段为过渡段,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写出兔子的惨状,引起了孙子的怜悯之心,引出下文祖孙俩的矛盾。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从祖孙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本文中的爷爷固执、保守,缺少关爱动物的情感,但他对孩子疼爱有加,最终依了孩子。而安恩带奶牛到集市散步却不愿卖掉它,可见安恩将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重视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是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幼时记趣》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4 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所向(    )          项为之(    )

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 一癞蛤蟆也(    )

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例句:舌一吐二虫尽为所吞

A.拔山倒树              B.先自度其足,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C.至之市,忘操之(《郑人买履》)D.舟已行矣,剑不行(《刻舟求剑》)

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译文:                                           

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译文:                                

4.概述文中的“趣事”。(2 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杜牧的《赤壁》 一诗,完成后面的题。(5分)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最不准确的一项是(2 分)             (        )

A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B.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写其兴感之由。

C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小”指一件古物 (或“折戟”),“大”指赤壁之战。

D大小乔分别是前国主孙策和当时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所有贵妇人的尊严。

1.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1 分)

2. 试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2 分)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5分)

在“我爱文学”实践活动中,你们小组合作编辑了一份“小小文学手抄报”。

【小题1】你给小报起的名字是什么?

1. 设计了哪些栏目?(至少列举两个)(3分)

                                     

2.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你喜欢的文学书籍,写出推荐的理由。(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 分)

【小题1】    国作家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塑造了典型的“顽童”形象。(2 分)

1.每个孩子都有一片乐土。“汤姆”的乐土是        ,因为他在这里          。(2 分)

2.请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人物和情节,任选A、B中的一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A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       B斩妖除魔,金猴奋起千钧棒(2分)

下联: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 题1 分, 每题2 分)

多行不义,                                    ,吾贼也。

青山有幸埋忠骨,                  梅雪争春未肯降,                

《次北固山下》中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诗句是:                       

人隔两地难相聚,月照中天千里共。请你写出古代诗人将思乡、怀友之情寄予月亮的古诗句 (连续两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