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阅读与不阅读,是两种(jié...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阅读与不阅读,是两种(jié)______然不同的人生方式。阅读的生活和人生的那一面,便是不阅读的生活和人生。这中间是一道屏(zhàng)_______、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yīng)_______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liáo)_____

 

(4分)截 障 莺 寥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到一些形近字的写法,比如“屏障”中“障”不能写成“嶂”。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明朗起来。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每一位老师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个体,有的沉稳、有的爽朗、有的风趣、有的优雅、有的含蓄……他们往往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的动作、表情或语言,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作一段细节描写,写一段150左右的文字,来表现他或她的独特个性。(8分)

 

查看答案

(12分)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注释】骜:同”,傲视、瞧不起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无,没有

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只断一处)(1分)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日三至弗                          (2)                     

(3)其主                                (4)天下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者曰                    隶而

B.见布衣                当余从师也

C.之主                  奔御风不以疾也

D.一日三至不得见          择其善者从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

5.齐桓公“一日三至弗得见”“五往而后得见”,表明他是一个        的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的道理:                         (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相应题目。(8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 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二世 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 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 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 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1)深入不                    (2)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3)为天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2分)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分析【甲】【乙】两文,诸葛亮起兵北伐,陈涉起兵抗秦,他们起兵的原因各有什么不同?(3分)

 

查看答案

古诗阅读(6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词的下阕中两次用到了“欲说还休”,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2分)

2.词的上阕是对下阕的对比衬托,诗人说“而今识尽愁滋味”,“尽”字极具内容,试作分析。结句“却道天凉好个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