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15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阅读下面文言文。(15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月色入                          

无与为乐者:                      

至承天寺:                        

⑷怀民亦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

译文: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3.填空。(5分)

⑴本文描写景色的句子主要是第      句,此处描写的景色可用□□□□这四个字来概括其特点。(3分)

⑵这篇文章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               的心境。(2分)

4.《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嘲是“闲人”,你认为他是“闲人”吗?为什么?(2分)

 

1.⑴门 ⑵考虑、想到 ⑶于是(就) ⑷睡觉 2.⑴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⑵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⑴ ④ (2分) 示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1分) 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1分) 旷达(豁达、乐观;贬谪悲凉、人生感慨、赏月喜悦、漫步悠闲。) (1分) 4.示例:不是(1分),①这里的“闲”是指不追逐名利、超脱而有情趣的意思(指内心郁闷、自嘲自解的心态)(1分) 是(1分),他具有闲情逸致的心态(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念”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但”“闲人”“空”“明”,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文为所学课文,本问题为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回答即可,或分析文中内容,找到景物描写的句子,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写作法。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可根据学习中所了解的诗人的生活境况和写作背景从作者的生活情趣来来理解这个“闲”字。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10分,每空1分)

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星汉灿烂,                                   。(曹操《观沧海》)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⑸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

⑺2011年11月,园博园开园迎宾。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作为东道主,请你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欢迎之意:                            

⑻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许多人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是这种高尚情操的体现。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11分)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今年的主题为“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为了迎接这个重要日子,你所在的学校也要举办各种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学校近期对8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请你将调查情况概括。(4分)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读书计划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百分比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有计划

lO.1%

每读必做

O%

有时有计划

32.3%

凭兴趣做

3.6%

没有计划

54.6%

从不做

75.4%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                   

                                                ;二是                   

                                                                        

2.“读书•学习•拆字”游乐园。(2分)

为了让阅读更丰富,我们在阅读中游戏,在游戏中拆字;体会读书的乐趣,感悟学习的妙处。请从下面“备选汉字”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简要分析它与读书学习的关系。

示例:聪:耳眼口心同时用上,才能学好。憶(“忆”的繁体):把“意”思放在“心”上,才能记住。

备选汉字:思              習(“习”的繁体)

我选       析:                                                       

3.据悉,联合国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是因为众多文学巨匠都是在4月23日那天逝世。今天,大师们那些经典的语句仿佛仍萦绕在我们的耳畔。请仿照“示例”先写一条与读书学习有关的大师名言,再创作一条“自拟名言”。(2分)

示例:①大师名言:“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②自拟名言: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①大师名言:                                                           

②自拟名言:                                                           

4.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学校图书馆馆长也要来你班了解“图书角”的设置情况。假如你是班级图书管理员,请你从现有图书的分类和“图书角”对同学们的意义两个方面,为他介绍(说明)你班“图书角”的情况。(3分)

你的介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然后答题。(3分)

      2012年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9日)主题征集网络投票开始啦!中国文物报社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将四条备选主题公布,请您登陆中国文物报官方微博,投出宝贵的一票,选出心目中的文化遗产日主题一条,投票结果将报国家文物局,最终审定一条主题于3月中旬向社会公布。如您的选项和最终公布的主题完全一致,中国文物报社将奉寄《中国文物报》2012年文化遗产日特刊和精美礼品各一份。文化遗产日期待您的参与,别样惊喜等着您!

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16字以内)(2分)                                       

 

 

 

 

 

 

 

 

 

 

 

 

 

 

 

 

 

 

请写出你的选择的主题和理由。(1分)

备选主题:①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    ②面向未来的文化遗产  ③文化遗产与社会进步    ④让文化遗产融入新时代

我选第         条,理由:                                                 

 

查看答案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去重庆吧,去读一座钟灵毓秀之城的风姿:读重庆的山,读山的苍峻挺拔,读山的青葱郁秀;读重庆的水,读水的壮阔浩荡,读水的碧波万顷;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4分)

2012年1月以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与重庆大渡口区文物管理所,①联合对大渡口区长江沿岸进行考古探索,在跳磴镇石盘村二社的长江北岸原生地层发现人类打制石器十件,包括手斧、砍砸器、石核石器、石片石器等工具。②其中,手斧的发现在长江三峡地区也非常罕见,在重庆估计是首次。

    考古专家分析,该遗址距今约7—8万年,应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石制品质地均为石英砂岩。出土的手斧呈灰色,刃部可见双面打击痕迹,③其加工方式是将石片的边缘进行两面打击的结果,为石核类型的复合型石器,④是目前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最精美的

⑴第①处用词搭配不当,应把                       改为                     

⑵第②处语序不当,应将                                         的位置交换。

⑶第③处句式杂糅,应删去                                                  

⑷第④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